关于建设亲情住宅的几点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建设亲情住宅的几点研究

住宅适应性与可变性设计研究 关于建设亲情住宅几个问题的探讨 包宗华 (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 北京市 1 0 0 8 3 5 ) 摘 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建设亲情住宅和住区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倡导把亲情贯穿到住宅和社区开 发建设以及服务全过程中。 关键词:亲情; 住宅; 住区 Abstract: T h i s p a p e r b r i n g s u p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n d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d e a l i n g w i t h t h e n a t u r a l a f f e c t i o n . T h e a u t h o r t h i n k s t h a t t h e n a t u r a l a f f e c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r u n t h r o u g h t h e w h o l e p r o c e d u r e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e r v i c e 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s a n d d i s t r i c t s . Key words: n a t u r a l a f f e c t i o n ;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s ; r e s i d e n t i a l d i s t r i c t s 关于建设亲情住宅的几个问题,笔者讲一些自 己的初步认识,抛砖引玉,提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亲情,主要包括家庭亲情、邻里亲情 和社会亲情等三大亲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 成部分。“ 孝敬双亲”、“ 尊老爱幼”、“ 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 我国自古以来始终推崇的道德风尚,也是三大亲情 的主要内容。 近些年,我国住宅和住区建设迅猛发展,而 三大亲情反而日趋淡薄,这种不合理的“背道而 驰”,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增强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建设亲情住宅和社区的 要求,把倡导亲情回归融入住宅和住区建设之中,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实行 物质、精神和政治三大文明一起抓,走综合发展 的道路。搞住宅建设和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也 必须三大文明一齐抓,走综合发展的道路。 “亲情回归”属于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范 畴,住宅、住区的开发建设部分,属于物质文 明建设的范畴。提出建设亲情住宅的基本思路, 就是要把“亲情回归”的精神,贯穿到住宅和 住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中,把精 神、政治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 来。既不断地提高居住水平让人们住得舒适,又 让三大亲情不断地得到发扬让人们住得温馨。有的 专家把上述内容延伸为“倡导人本化住宅、建设 亲情化住区”两句话,这两句话。也许还有不够 准确的地方,希望通过大家研究予以完善。 (三)到2003 年底,预计我国城镇人均住宅 建筑面积将超过23 平方米。人们在解决了“有房 可居”之后,进一步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居住水 平,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因此,建设 亲情住宅和住区,是适应我国的住宅建设已经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出的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提高住 宅水平的时代需要。今后,如果一个住宅小区不 仅物质建设水平高,而且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很 高,具有很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亲情氛围,就会 得到更多买房居民的青睐。 (四)建设亲情住宅的第一步,就是把住宅 建好。因此,必须按照努力提高住宅现代化水平 和建设健康住宅的要求,建设出种类多样、质量 优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环境优美、让居 民住得舒适的住宅。这就为建设亲情住宅奠定了物 质基础。与此同时,着重地在住宅规划、设计、 施工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尽力融入发扬亲情的 内容,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和亲情住宅的要求。 (五)目前我国城市的户均人口为3.1 人,基 本上形成了小户型家庭的格局,这种格局是不可逆 转的。因此,我们依托住宅发扬亲情,应着重从 小户型家庭的现实出发。 如果城市的居民平均24 至25 岁结婚生子,平 均寿命为80 岁。就可以大体上计算出城市中大多 数居民一生的居住和生活“轨迹”为:24 岁以前 住在父母家中接受父母的抚养:25 至50 岁与自己 的妻子(或丈夫)一起抚养自己的独生子女;5 0 至80 多岁居家养老。这个“轨迹” 的第一和第 二阶段,都属于夫妻两人共同关爱子女阶段,能 够较好地体现夫妻之间的亲情和“爱幼”的亲情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