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doc

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   摘 要:与传统渔民相比,在巢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域生态建设进程中,失水渔民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相对减少,概念和身份逐渐模糊化。因为失水路径不同,形成政策性失水、建设性失水、污染性失水、排斥性失水4种性质不同、成因不一的失水渔民群体。   关键词:巢湖流域;渔民失水;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16-03   随着中韩、中日海域的重新划定,海域管理制度的变化,海洋环境的恶化,渔民失海现象增多,殷文伟[1]王春蕊[2]董晓清[3]等着力分析了失海渔民概念、就业、社会保障、转产转业等问题,这些成果饱含对渔民失水问题探究的理论成果。与渔民失海现象对应的内陆渔民失水现象研究主要体现在实地调查数据中,研究对象集中于淡水湖、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渔民群体,其失水与可持续生计问题已引起学者关注,这为巢湖流域渔民生活状况研究提供借鉴。关于巢湖流域渔民生活的研究有:易述远[4]从经济学角度探究渔民经济收入问题;陈文江[5]从生态学领域研究水域生态建设对鱼资源、渔民生产资料和生活的影响;殷滋言[6]基于环巢湖旅游开发,提出挖掘渔民生活中的旅游效应;在社会学领域,钱东方[7]、李魏[8]将巢湖的专业渔民作为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对其收入、子女教育、健康、社会保障进行调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渔民失水原因进行考察,呈管窥之见。   失水渔民失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是因为环境、社会、资源、发展等原因可拥有创造生活来源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数量较少,这也是目前在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中对渔民的一种较为宽泛的界定。在巢湖流域因为失水路径不一,分成如下几种:   1 资源型失水   历史上,巢湖渔业盛况在典籍记载中有所反映。明朝诗人曹祖庆的《登牛山望巢湖》:“山椒列酒荫松萝,遥听渔舟矣乃歌,帆樯几道凌空渡,烟火千门向晚多”;清朝诗人周大泉的《湖口晚望》:“渔市家家火,欧村树树烟,晚风吹正紧,好泊渡湖船”;清朝诗人潘尔侯的《月夜泛湖》:“长湖一望水如天,沽酒乘舟破晓烟。渔火依依明远屿,雁声历历度前川”等,有对渔民生活、渔村晚唱、渔民收获的描写,也有对“米贵圩淹破,只靠湖中鱼作?}”生活的记忆。但是,近人诗中有“点点渔舟出”,“夹岸农渔笑语喧”,却对壮观的打渔场景记载少,如今沿湖家家户户打渔的场景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而成为历史的记载和辈辈相传的回忆。鱼儿变少让人不禁想起20世纪的一句家乡话:“50年代淘米浇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随着巢湖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染使得巢湖水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加上围湖造田后农业种植的过量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巢湖一度成为“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工程之一。接踵而来的是水土流失,水位上升,目前巢湖现代淤积速大大超过地质史上的古代淤积,以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兆河、裕溪河河口三角洲地带为最,甚至有专家担忧巢湖在1 000a后将在枯水期沦为沼泽。   水质变坏,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生物系统功能退化,鱼类饵料场和产卵场生态条件恶化。再加上1962-1968年巢湖的建闸使得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完全阻塞,纳苗期失去长江水倒灌机会而不能“灌江纳苗”,鱼类种群缺少补充,造成鱼群结构简单化、鱼类个体小型化与食性单一化。渔获量变少,从巢湖的定居性凶猛肉食性翘嘴红?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有900t,而到了80年代就已经下降到了200t,原来巢湖三珍的螃蟹基本绝迹。   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减少,鱼产品单一化等原因形成的资源枯竭型失水渔民,渔民生活难以为继,其过程实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进行。   2 建设型失水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围湖造田与大力建设巢湖沿岸,产业结构转型导致对原生态第一产业区域的强势入侵而孕育了建设性失水渔民。   随着国家大江大河建设项目的推动,围湖造田,发展农业经济,沿湖以渔业为辅的渔民逐渐转为农民甚至市民,以渔业为主的渔民逐渐转为以渔业为辅的渔民,这一趋势最远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操在巢湖西岸滩涂地筑堰为田,进行屯田;孙权在巢湖一带利用险关水域,构筑东兴堤以遏湖水,阻水为田,历经宋朝和明清的广为开垦。解放后。人口增加,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沿湖人民自发有组织对湖泊进行围垦,随之而来的湖区面积缩小,圩田增多,土地收益逐渐超越了渔业的收获,渔民逐步退出了渔业领域变成农民。其身份变迁经历了一个较为长久的历史进程,在沿湖的大王、董村、鲍圩等北岸村庄表现较为明显,如今基本上家家都有开垦地,采取的是“又渔又耕”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沿湖地区以逐步从农业村庄向现代城镇社会过渡,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