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代选官制度表
选官制度
朝代
名称等次
程序
举行时间
科目内容
任用
利弊得失
察
举
制
西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为地方县令。贤良方正依对策情况,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任博士、大夫、列卿。
选举了大批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但为大官僚把持,形成门生故吏集团。
秀才
诏举
不定期举行
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贤良方正(贤良文学)
东汉
孝廉
岁举
每年一次
举孝、察廉。
茂材(秀才)
贤良方正
诏举
不定期
九
品
中
正
制
魏晋南北朝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郡中正品评郡内士子,定九品,呈送州。州中正审核士子评定,送吏部待用。
中正品第每三年品评更定一次。
品评士人依据其家世资历和士人的行能。
依据品第授官。品高则官高,品第则官低。
初,由于政府坚持“贤有识鉴”标准,中正官能认真品评人物,起到积极的选举人才的作用,但最终形成重家世、轻才德的风气,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形成门阀政治。
科
举
制
隋、唐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
每年春天
明经科试儒家经学;进士科试诗、赋和时务策。
举人可以参加试官,后可转正,任州县正职官或授教职。
府试州试
每年秋天
进士(头名状元,分甲第和乙第)
省试、殿试(武则天始)
每年正月
进士经过铨选任官,始以秀才科为贵,后代以进士科。按甲第、乙第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试策为主,重在政治见识,辅以文学。
高等由中书、门下直接授官,次等给予出身,等待铨选。
头名敕头
五代、辽、宋、金
常举
举人(头名解元)
国子监试、府试、州试
每年秋季
经学、文学并重。理学在经学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任府、州官或任教职。
科举制打破门第观念,在较广的范围内,依据国家需要选拔各地的优秀人才;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它越来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头名省元,亦名会元
省试(金称会试)
解送试后第二年正月或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省试后,一般在三月
诗、赋制策。
进士及第直接授官。
制举
举人
荐举
时间不定
以制策为主,兼以经义。
士人授官;官吏升迁。
头名敕头
廷试
元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每年秋天
试经义和制策
考中进士有作官资格,蒙古人授六品官;色目人授七品官;汉人授官从七品。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第二年二月
进士(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会试的次月
明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
国子监生经特许任低级官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贡生、举人或授以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职官,或就教职。贡士官职略高。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探花、榜眼授编修。二、三甲授御史、给事中、县令等官(正七品))。
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科举制弊端更多,最后不得不废科举兴学校。
清
常科
秀才(头名案首)
县试府试院试
每年一次
以四书五经为主。
秀才无资格授官
举人(头名解元)
乡试
子、卯、午、酉年秋天
举人、贡士做知县或教官,考取学校教职后亦可议叙官职。
贡生(头名会元)
会试
乡试的次年春天
进士(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殿试
会试的次月
试四书五经及时务策。
一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三甲授御史或县令等官(正七品)。
特科
博学鸿儒、孝廉方正、经济特科
殿试
不定期举行
试以时务,经济策略等。
授予翰林院官职
注:本表以朝代为序,列出各朝代主要选官制度,辅助性选官方式没有列出,其中由察举制衍生的荐举贯穿各朝代;从唐代始在常科中又设武举,大致仿文官制度实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