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奶行业新标准
牛奶行业的新标准?
前些日子,关于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了全民讨论。南北两派各持一词,争论不休反映了南北两派争夺市场的利益诉求。显而易见,是蒙牛和伊利为代表的北方派,在制定中国乳业新国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牛奶行业的低利润,导致了企业以规模为导向的竞争。而规模竞争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就采取了降低牛奶标准的方法,以保证规模的发展。这种以降低牛奶质量和安全的竞争的直接结果,就是全民丧失了对于国产奶制品的信心。中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统计数字显示,尽管2010年进口奶粉平均价格大幅上涨42.6%,但我国奶粉进口量仍同比增长了67.8%,达41.4万吨。与此同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却下降了约12%。信任危机造就了国人在乳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上“舍近求远”的偏好。??光明乳业总裁裁郭本恒称,中国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国家奶业标准太低,不止是伤害消费者,也是在害农民。牛奶是一个基础行业,不光涉及到平时千家万户所需的鲜奶,奶粉。还涉及到需要牛奶和奶粉的很多其它食品制作。蒙牛和伊利等企业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惜动摇整个国家的乳制品行业信誉。??台湾的塑化剂危机动摇了整个台湾的食品工业和台湾食品出口。我们家以前还时常买些台湾食品,这下省事了,都不买了。在发达国家,这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在哪个企业发生,基本上是倒闭的结果。之所以在中国接连不断地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大环境有生存的条件。??真的希望有一天,民众对待食品安全问题,也像对待药家鑫一样,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少了很多。其实,解决问题的力量,很多时候就在民众的手里。如果大家都不买出现食品安全的企业的产品和股票,那一家企业倒闭了,将换来更多好企业的崛起。
南北乳业阵营火拼“新国标”重创市场
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的口水战依然争论不休。而“口水战”越持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就犹如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水中泛起的涟漪越来越多。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消费者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不断被摧残。
乳业新国标从起草、制定过程中,就有两派阵营在不断争夺,而此次新国标之争正是代表两大阵营的专家为各自阵营利益所进行的火拼。其中一派以南方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攻击新国标;另一派则以北方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
无论是攻击还是力挺,中国乳业都在围绕“新国标”的这场争斗中变得“千疮百孔”,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已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
现状:两大格局是乳业不成熟的表现
造成我国出现两大阵营的格局,实际上是我国乳业不成熟的表现。目前两大派对新国标的争论都走了极端,而且这样的争论对行业健康发展并没好处,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争论只会使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带来负面作用,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提升没有好处。
乳业新国标争论再次引爆,缘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 “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王丁棉在会上炮轰生鲜奶新国标的细菌总数、蛋白质两项指标“创历史新低”,为“全球最差乳业标准”。随后,以内蒙古奶业协会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一派反击,宣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两派观点一亮出来,国内乳业存在多年的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斗争就“青山隐隐”了。
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此前,2004年起,两大派就围绕乳业“禁鲜令”明枪暗战。2009年时,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拟重新制定和修改乳业新国标,在此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夺再度升温。两大阵营、两股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让人质疑,消费者也由此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护?国内乳制品安全谁来保证?在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被抛到一边。
市场:消费者信心争论中再度被打击
新国标争论不断升温,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消费者们对于这场争论,更多的感觉是“行业很乱。”而“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的言论,让消费者本就脆弱的乳品消费信心,再度受到打击。在网络上,不少有消费者直言,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让我们看清国内乳品的低标准,逼得我们要喝“洋奶粉”。另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刚恢复一些对国产乳品信任,想不到再次“受伤!”
真正危机的是中国奶业,大家对中国奶的信心缺失。两大阵营的争论实际上是揭行业内幕,这会引起并误导消费者认为国内乳品是按最差标准乳品生产的,从而引发对该行业整体食品安全的担忧。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信心和对行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它食品行业。林景新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此时应强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