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学先生022212113裴思雯.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学先生022212113裴思雯

明代皇帝成败史( 2013~ 2014 学年 第 2学期)论文题目: 正学先生 院 系: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裴思雯 学 号: 022212113授课教师: 金全意 完成时间: 3.26正学先生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学号:022212113 姓名:裴思雯为人正直忠耿,一身正气,治学严谨的方孝孺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后蜀献王赐名为“正学”,故世人皆尊称之“正学先生”。时值中国儒家发展至理学阶段,强调“有学无行,如无果之花,有行无学,若无门之屋”、“学习先贤言行,须参察天地万物变化以变通”的思想。方孝孺在其《逊志斋集》中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详细阐述了“人或可以不食也,而不可以不学也。不食则死,死则已,不学而生,则入于禽兽而不知也。”的为学重要性;“古之为学,所以行道。”的为学目的;“学须有疑”的为学态度;“方氏之学,以行为本,以穷理诚身为要,以礼乐正教为用,因人以为教,而不强人所不能,师古以为制,而不违时所不可,此其大较也。”的为学方法,对当时的士风、学风产生了极大影响,从而把“学”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方孝孺死后,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庸、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井中,后称此井为义井。方孝孺主张作文要“神会于心”,反对摹拟剽窃,其文风格豪放雄健。《四库全书总目》说他“学术醇正”,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他的散文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笔畅达,言简意明,为时人所传诵。如《蚊对》一文,以蚊喻人,揭露世之衣冠禽兽公然在白昼“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的狰狞面目。并指出对这些食人者如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是“君子先人后身之道”。《指喻》一文,则以“拇病为戒”,指出囧“天下之事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劝喻人们要防患于未然。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明初靖难之变中的方孝孺之死,是论史者绕不开的一个沉重话题。对方孝孺的评说日见分歧,一种观点是秉承前说,将方孝孺定位为忠节奇儒,而另一种新出的说法却将其称作愚忠的典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方孝孺之死的真正意义。建文帝即位后,着手/view/113257.htm削藩,方孝孺积极参与其事,削藩弱宗本是/view/4635487.htm封建王朝加强/view/39356.htm中央集权的题中之意,此事上关皇位大统,下系黎庶福祉。而燕王朱棣以藩王身份篡逆大统,破坏的是立嗣以嫡以长的/view/4431680.htm成宪,用今天的术语而言,就是破坏了宪法。方孝孺在/view/2846514.htm燕王攻破南京城后,以不奉诏而身死,我以为这决不是殉于一家一姓,更不是愚忠,方孝孺之死,乃是死于维护成宪,维护制度。身死于削藩,在/view/4050.htm中国历史上,方孝孺不是第一个,其前有西汉文帝时的/view/13588.htm晁错,在其同时有/view/295634.htm黄子澄、/view/1297152.htm齐泰等人,方孝孺之所以更为出名,一是因为方孝孺案株连人数之多(达873人),二是因为方孝孺文名之盛。至于方孝孺在削藩一事上的失误,当然也是明显的,此节已被明清史专家/view/125190.htm孟森先生论定为帝暗臣疏,在此也无妨提及,在此前(帝甫即位,当洪武三十一年,未改建文之号之日),/view/185861.htm高巍已上言,削藩宜用/view/19256.htm贾谊分建诸侯之说和/view/58098.htm主父偃推恩之策,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方孝孺作为建文帝倚信的大臣,却未能使建文帝听服高巍的建言,而其后遂有燕王靖难之祸。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起兵时,其谋士/wiki/%E5%A7%9A%E5%BB%A3%E5%AD%9D姚广孝曾对他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决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将会灭绝。”朱棣点头答应。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wi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