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王建国)讲述.pptx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王建国)讲述.pptx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王建国)讲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建筑设计 东南大学 王建国教授 中国南京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专题“人才大讲堂” 主要内容 一、城市时代的到来 二、中国城镇化五大问题 三、新型城镇化基本国策的提出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和建筑设计 一、城市时代的到来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征 2012年,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而我们的星球也于2007年先于中国进入了城市时代。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城市时代 ? “太平盛世大兴土木”。30多年来,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共竣工313亿m2,约是现在存量房屋建筑面积的70%以上。 拉动GDP,为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做出了贡献; 直接服务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9m2. 改变了城乡面貌,展示改革开放新形象和精神风貌 南京新街口地区1982-2002年的变化 中国国学中心建筑 国家美术馆 国家工艺美术馆 中国国学中心 国家科技馆 国家体育馆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场 二、中国城镇化五大问题 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程走过了一条“先放、后收、再放”的曲折道路,其中深刻反映了国家不同时段的政治导向和经济政策,并与中国1950年代后期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密切相关。 1949~2013:中国城镇化进程 1、土地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尚有2.6亿人城市长驻的农村人口因户籍问题,并未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实际的城市化率只有35%左右。过去30年城市占用的土地空间和资源环境的消耗十分惊人,目前全国耕地保有量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其次,农村人口进城及得到的公共服务滞后于土地消耗和空间扩张。少数大城市凭借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和资源优势扩张成为巨人。相比之下,不少中小城镇显得落后乃至凋敝,大片的农村地区更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地区发展极不均衡。 中国城市化五大问题 2、城镇化变成各级城市政府圈地扩张的指挥棒 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带来的“人口红利”和由于侵占大量农业用地带来的“土地红利”的要素作用,加上政府任期制绩效考核的影响,要素驱动城镇化的作用在一个时期被过度放大;其次是在城市建设发展圈地 “以城逼乡”的运动中,农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资料—-—土地,他们被集中居住到“迁村并点”后的居民聚落。这种“被城市化”对于大多数农民而说却是一场背井离乡、乡愁破灭、思想和身体同时被格式化的梦魇。 劳动力成本较低带来的“人口红利”即将丧失。 3、“城不城、乡不乡” 由于开发速度过快,那些一时拆迁不了的村庄蜕变成城市“飞地”,也即“城中村”。很多城市存在“一城二治”,涉及数十万农民。 “城中村”已成为今天很多城市更新改造的棘手难题,并被列入本届政府的“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中。 4、““回不去的是故乡” 当今乡村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传统的由世代因袭相传和实效性(pragmatic)带来的建筑建造方式、以特定地域生活圈为基础的生活和审美习性而造成的“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地域差异,在今天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正在急速消逝。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农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村,其结果是村落变成小区、耕地变成区房,河流变成下水道,农耕文明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失控。 批量化、产业化的“新农村住宅”:“回不去的是故乡” 5、城市越来越不宜居 在快速的发展中,我们容忍了粗制滥造;城市拥挤,压抑,病态,不再宜居;包括:新区建设的规模和尺度失控、旧区建设的格式化操作、棚户区的自生自灭、 “城中村” 的一城二治等。 在日新月异的“大变样”中,“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原有的记忆场所遭到格式化的破坏,而新的记忆场所又建立不起来。政绩冲动的权利霸气、开发商豪气给我们城市建设带来了灭顶之灾。 一批建筑师同道没有把握好市场利好、权力资本和职业操守的关系,设计的“逐利”行为导致价值底线失控, “快餐”建筑和“山寨”建筑盛行、原创缺位。以三俗”(恶俗、媚俗、低俗)为代表的“奇奇怪怪的建筑”混淆并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 结构专家沈祖炎院士认为,当下不少建筑片面地强调建筑造型,并没有在文化、环境、技术、造价中取得合理平衡。由于建筑设计本身不合理导致的结构“被动创新”必须杜绝,我们不要“代价高昂的世界第一”。 更为根本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经成为一触即发的严峻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