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李觏评传
内容简介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具有进步倾
向的思想家,他既是范仲淹所领导的 “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又是王安
石所推行的 “熙宁新法”的思想先驱者。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对以后都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本书分析了李觏生活的社会时代,介绍了他的生平著作,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
全面评价了他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思想,阐发了这些思想的丰富
内容、深刻蕴义、进步作用、历史贡献以及当代价值,因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同时也是一部拓荒补白之作。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
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礁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
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
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
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
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
在
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
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
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
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
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
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
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
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
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
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
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
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
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
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
早在1938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
①
珍贵的遗产。” 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
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
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上不等于全部。
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
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
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
个学科 (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
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 (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以上
合传),通过时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
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
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
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
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上引建议
①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2 年版,第522
页。
后,半个世纪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各个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对全面完
成这个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努力。作为 “抛砖引
玉”,本 《丛书》只是这个继续努力所应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丛书》凡
二百部,约四千万言,自1990年开始陆续出版,争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齐。
《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