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pdfVIP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pdf

古 典 文 学 史小军 内容提要 中国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唐代古文 运动一样,明代七子掘文学复古运动也具有复兴文学和儒学的双重目的,具体表 现在他们对明中叶士风与学风的反对、对宋明理学的弊端及理学家文艺观念的不 满上。如果说其中某些人具有了 “反理学”的倾向,那也只是在儒学范围内,在 尊重周、程、张、朱等理学大师的前提下,作了一些批评和修正,呈现出向 L孟 原始儒学回归的迹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给明中叶 沉闷的思想界带来了一丝活力。 关键词 七子掘 程朱理学 文学复古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文学复古运动与 儒学复兴之间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同唐 代古文运动一样,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 动,也具有复兴文学和儒学 的双重 目的。 从文学方面而言,两次运动都反对以骈体 文或台阁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企图恢复 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而后者还包括反对 理学家文艺观念、恢复孔盂原始儒家的文 艺思想和汉魏盛唐诗歌的雄浑气象等内容。 从儒学方面而言,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确 表示好古文是为了好古道0,他们以 “文以 明道”相号召,以恢复古道为己任,为宋 代儒学的复兴 (以理学的产生为标志)奠 定了基础。而七子掘文学复古运动的情况 则与此有所不同。在统治者极力倡导、理 学风气极度盛行之际,作为具有浓厚儒家 思想的封建正统文人,七子派成员在复古 运动中未能明确提出恢复古道的口号,但 他们维护和复兴孔孟原始儒学的意图还是 非常明显的0,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明中叶的 士风与学风、宋明理学 的弊端及理学家文 艺观念的不满上。尽管他们对待程朱理学 的态度还不尽相同,但在维护 L孟原始儒 学这点上却是绝对的一致。如果说其中某 些人具有了 “反理学”的倾向,那也只是 在儒学范围内,在尊重周、程、张 朱等 理学大师的前提下,作了一些批评和修正, 呈现出向孔孟原始儒学 回归的迹象,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给明中叶沉闷的思想界带来了一丝活力。 时代统治者号称以 “理学开国”.朱元 璋曾 “令学者非 《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非廉、洛、关、闽之学不讲。”0 永乐时, 成祖朱棣又颁布 《四书太全》、 《性理大 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遂成为统治思 想。同时,明王朝又把理学思想贯串到科 举考试之中.以儒家六经和朱熹的 《四书 集注》为考试科目。士人为了及取功名而 埋头于八股,理学诸公更是 表现出一副 “击壤打油,筋斗样子 0。以致成化以前, “道求 尚一,而天无异习,士大夫 视周、 程、朱子之说,如四体然,唯恐伤之。”@ 可以说.到了中叶,理学的弊端 日益明显 地暴露出来,既禁镏了士人的思想,.又造 参见拙文: ‘文学复古与嚣学复 ——中国文学复古 理 聋论略).‘? 文杂蠢口 l卿 年第2期。 0 韩盘: ‘愈之胛 志于古者.不惟 其辞之好 .好其道焉 耳。 ‘善李秀才书,,‘韩昌繁全|I,卷 1 0 七子最以辜援靛文来对抗八敏时文,即吉有反对理学而 复 僻道的意田。他们虽来孵育.而后学却早已说譬 黄省曾等 李萝陌的信中就有 悲夫 l悲夫!不复古文.安复古道盏!”的 感叹。李梦阳闻信后太为赞赏.认为他 足牍千育,量誊中的 。 语见 ‘空同集,卷62‘答黄子书,豆 ‘附书二首,。 0 见 ‘术林列传,卷 2‘高攀龙传 0 朱彝尊:‘静志居{等{舌)畚 IO。 @ 黄佐 :‘事景|I卷 35‘眉轩存穑序)。 · 105 人 文 杂 志 2001年 第 3期 成了学术界的呆滞局面。一些封建士大夫 对此状况深为不满,并试图加以松动和改 变。在哲学界以王守仁为代表,在文学界 则以七子派文人为代表。他们在复古运动 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儒学的发展,对程朱 理学及理学家的文学观念作了批评和修正, 呈显出维护和复兴孔盂原始儒学 (包括孔 孟文艺观念)的迹象。其中,李梦阳、何 景明、康海、王世贞等人.主要针对理学 家的文学观念、不良作风及理学之弊端, 而王廷相作为七子派中唯一的哲学家、理 学家,则从哲学的高度深人系统地对程朱 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理论作了检讨和批 判,在明代思想界独树一帜。由于上述成 员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我们将择其要者 分别论述。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以 “前七 子”中的有关人物为代表.至于王世贞等 “后七子”成员 ,我们将另文详述。 (一)李梦阳 作为一名文学家,李梦阳对宋明理学 家文艺观念的批评主要是以孔孟文艺思想 为标准.从肯定文学自身的价值、尊重文 学本身的规律这一角度展开的。理学家不 仅认为 “文以载道”,而且提出了 “作文害 道”的说法。明代理学家刘健对诗人和诗 歌甚是鄙薄,认为 “作诗何用?好是李、 杜.李、杜也只是两个醉汉。”李梦阳对此 种言论极为反感,在 《论学》中,他对此 进行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