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综述.ppt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综述

上 下 退 上 下 退 第 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进新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推进新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推进新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推进新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是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较为深远。 历 史 纵 横 主要派别代表:三教九流。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历史影响: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推进新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推进新课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政治 (1)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核心是“仁” 教育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推进新课 孔子和早期儒学 合作探究 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推进新课 孔子和早期儒学 思 想 人 物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张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 “王道” “君舟民水” “人之性恶” 推进新课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影响 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