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遨游汉字王国》全部课件综述
半部春秋秦 半导体 付 半个月 胖 半推半就掠 白痴 保 半真半假值 宝岛姑娘始 闯王失马门 边打边谈订 不是男孩姓 部位相反陪 草木之中有一人茶 草上飞 早 长期住医院疚 乘人不备 乖 打断念头 心 添丁进口可 春风吹又生茁 春和秋都不热秦 土上有竹林,土下一寸金等 兔 儿头上戴顶帽,满腹苦水无处申冤 文武合一斌 我的心悟 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也 小两口一条心患 矮子倒水-------水瓶(平)不高 八十岁的老翁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半云天挂口袋-------装风(疯) 保温瓶的塞子-------堵(赌)汽(气) 鼻梁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 11.有一天,一个富豪要买车,却在为车行没有吉祥的车牌号正犹豫不决。车行老板走过来笑着说:“这个车牌不错00544(动动我试试),保证没人敢惹,不错吧”! 富豪心动了,立即购买此车,可第二天就出了车祸,富豪生气的走下车,心想这车你也敢撞,可下车一看立即灰溜溜的走了,原来对方的车牌是44944(试试就试试)。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汉字的来历 结绳说 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行记忆和讲述,以传给后人。 第二小组活动计划 时间:11月6--8日 地点:黄韵奶奶家 活动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汉字 活动过程:1.猜字谜 2.讲谐音笑话,歇后语 3.编小报 组长:冯祝源 分工:主持:冯祝源 搜集资料:杨文 编辑:戴世文 抄写:...... 插图:...... 1、甲骨文 监←鉴 2、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