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习动机研究新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动机研究新进展

学习动机研究新进展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号姓名:崔新鹏 摘要: 学习动机, 一般指学习的动力因素, 或叫做学习的动力。包若维奇曾指出: “在阐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动机研究的同时, 我们把这种活动的一切推动力称之为动机。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假定的确立, 到各种学习动机理论的形成, 学习动机的研究不断深化。总结近十年来学习动机研究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动机系统复杂化、学习动机分类的深层次化、学习动机理论的具体化、理论应用研究的典型化。 关键字: 自我效能、归因、目标定向、成就动机、SDT、趋势展望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基本假定 1. 概念 学习动机, 一般指学习的动力因素, 或叫做学习的动力。包若维奇曾指出: “在阐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动机研究的同时, 我们把这种活动的一切推动力称之为动机。” 2. 基本假定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动机并不是某一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首先,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本心理因素。学习需要的内容和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它可以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和信念; 可以是对学习的兴趣、爱好或习惯; 也可以是对学生对于未来的一种理想。所有这些, 都使学生趋向于学习, 并对学习具有敏锐的感应性。其次, 诱因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因素。为了实现学习, 仅有需要及其感性体验( 愿望、意向) 是不够的, 还要有一定的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 以使其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同时还要有满足需要的对象, 才能把活动引向一定方向。这些动力因素, 我们称之为“诱因”。在这些基本假定确立的基础上, 研究者开始从不同侧面展开了对学习动机的研究, 包括学习动机的分类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 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培养研究; 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等, 形成了各种学习动机理论。下面表格可较完整体现各角度动机理论。 二、学习动机研究的新进展 1. 学习动机系统的复杂化 学习动机不再只是包括需要与诱因的简单结构, 而被理解为一个包含着一系列子系统的复杂系统: 自我评价子系统、目标子系统、归因子系统、情感体验子系统等等; 而学业自我概念、自我能力知觉、目标定向、归因、兴趣、考试焦虑等分别是隶属于这些子系统的变量。这些子系统反映着动机的不同侧面, 对个体的学习活动发挥着一定的动力作用。 ( 1) 能力自我知觉 也称作自我效能感, 在当代的动机研究中, 人们普遍认为能力低的自我知觉和“ 我不能” 这样的自我表述会严重地削弱动机。Schunk 的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追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教学措施中注重提高“ 我能做” 的信念能促进学生的努力, 提高学生的成绩。20 世纪90年代, Pintrich、Skinner、Stipek 等人将学生对教室、社会环境及所学知识、教师教授方法等的观点、判断和价值标准描述为“ 动机信念”, 包括外在控制信念( 如学生对于学习和教授方法的效用的看法) 和内在控制的信念( 如能力自我知觉) 。研究指出, 动机信念来自于直接的学习经验、观察学习和教师、家长、同学的口头言论以及社会比较。动机信念作为参考结构框架, 指导着学生的思考、感觉和行为; 学生对某种知识的信念可能是完全满意( 乐观) , 也可能是完全不满( 悲观) , 因此, 他们相应地就会对学习过程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手段。 ( 2) 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影响和决定自己行为和活动的原因的看法。20 世纪80 年代起, 归因被认为是学习动机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归因的动机作用与三个原因维度有关, 它们是: 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开发出一系列改变学习成绩的方案, 这些方案试图引导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 而不是归因于能力低。90 年代, Weiner 对归因的个体内动机理论和人际间的动机理论进行了区分, 并致力于人际间的动机理论研究。按照人际间的动机理论, 教师对学生成功与失败的解释影响着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核心是教师归因中的可控性维度。 ( 3) 目标定向 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机水平。近年来学习动机研究的一个很活跃的领域是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成就目标指趋向和从事成就任务的原因和意图, 它包括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两种。前者指学习是以掌握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目的, 个体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培养的, 依据自我参照的标准致力于自我提高; 后者指学习是为了通过成绩展现自己, 个体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和固定不变的, 因而致力于维护自我价值, 依据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的相对标准, 力图成为最好的或胜过别人。20 世纪90 年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uo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