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KDG】2016中考语文(陕西省)课件:第3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19张)综述
一、推敲词语含义,体会词语作用 1.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可先解释词语的含义,然后写出其优点。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文意具体作答)。 注意:不能只简单地解释词语本义,一定要结合语境答题。 2.词语的作用常有以下几种: (1)准确性。指形容词、动词等在表达上准确、恰当,能起到修饰、限制等作用。 (2)形象性。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 (3)情感性。指喜好、热爱、厌恶、批判等作用。 二、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作用 (1)起始句:领起下文,引出主旨。 (2)收结句:点题,升华主题。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议论句:点明与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5)描写句:形象生动地刻画……;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 (6)抒情句:令人回味,烘托主题。 (7)引用句: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 2.如何理解句子含义 (1)根据句子所处的具体语境理解句意。 (2)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意。 (3)结合文章背景与作者情感理解句意。 (4)结合其在文中或文段中的具体位置理解句意。 三、把握文意,捕捉关键信息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3.答案呈现应当分点列序号,力求规范。 4.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 此类题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1)自拟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简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加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2)摘录法 看注释(往往交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动机),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题目,又适用于要求对内容、对主旨进行概括类的题目。 (3)拼接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组合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四、赏析句子 1.结合具体语境领会 有些语句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品味赏析语言”多是要求学生指出作者要告诉读者但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深层含义。理解深层含义,就要联系上下文或文章的主旨、作者情感等,挖掘出语句的深层含义。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关注文章的写作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倾注了怎样的情感?阅读这篇文章,我读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感悟或启发? 2.注意文中的提示语。阅读时,应善于抓住这些特殊语言,准确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 3.关注作者隐含或有意留下的空白。作者总是力图通过作品来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要注意反复阅读,结合文章的中心,仔细斟酌,读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情感态度。 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1.一句话概括事例(故事)或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2.概括文章主旨或中心 找中心句要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者标题。 【答题模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八、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一般反映在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两方面。 表达方式,在文章中一般指的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一般应掌握以下几种情况: 1.局部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伏笔、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2.整体的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寄寓(寄托)、虚实相生、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3.文章首尾的表现手法。在文章开头,一般有开门见山、铺垫、悬念、伏笔等;在文章结尾,一般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等。 九、把握文章线索 1.时空连“线”法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如果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因物取“线”法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3.反复出“线”法(作者情感变化) 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 4.以情导“线”法 感情线索常常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4.2液体的压强》分解.ppt
- 《驰源联盟名师大讲堂》销售一定有方法综述.ppt
- 《马说》课件综述.ppt
- 《高分子化学》第2章自由基聚合综述.ppt
- 《高分子化学》第6章配位聚合综述.ppt
-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综述.ppt
- THS-IIHV混合动力系统分解.ppt
- 《高效团队打造》综述.ppt
- 《高效的管理沟通》4、面谈.综述.ppt
- THz报告分解.docx
- 《C语言》复习题160题分解.doc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综述.ppt
- 【七下第一单元】02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讲读综述.ppt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7年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第九章磁场第4讲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综述.pptx
- 功效系数法讲义.ppt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7年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第十二章热学第2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综述.pptx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7年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第4讲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综述.pptx
- 【三维设计】(江苏专用)2015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从铝土矿到铝合金课时跟踪监测试题综述.doc
- 【万科地产】万科七对眼睛在大连西山项目的应用综述.ppt
- 医用臭氧-方汉文讲义.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