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pdfVIP

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pdf

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 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 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案例研究 郭 家 骥 水文化是一个民族基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与调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通常包括对 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管理水资源的制度这样三个方面。在这个有机整合 的三元结构中,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民族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民族水文化的最终形成及其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曼远村的案例表明:西双 版纳傣族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其成为地球北 回归线上仅存的一块绿洲。在全球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深入发掘并系 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9智慧,对于当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 用价值。 关键词:西双版纳 傣族 水文化 可持续发展 作者郭家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地址:昆明市环城西 路577号,邮编 650034。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生活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与水的联系更为紧密。著名傣学专家高立士 先生指出:“只要一提起傣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① 西双版纳傣族傍水而居,并以种植水稻为生。史书描绘其“一日十浴”,②或许并非夸张。另一位著 名傣学专家黄惠煜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④他还说:“在概括傣族文化总 的气质的时候,我曾用了‘水的文化’这一概念,现在也还没有新的概念能够替代。”④ 那么,什么是水文化?傣族的水文化又具有怎样的内涵和特征呢?我认为,所谓水文化,就是 一 个民族在长期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实践中,基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与调适而创造出来的一 种文化现象。它通常包括一个民族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管理水资 源的制度这样三方面的内容,是信仰、技术、制度三元结构的有机整合。在这个有机整合的三元结 构中,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一个民族千百年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或 ① 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9年版,第12页。 ② 据(元)李京《云南志略》载:“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转引自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 丛刊》(第3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29页。 ③ 高立士编译:《傣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年版,第 3页 引语摘自黄惠煜教授为此书所写的序言。 ④ 赵世林、伍琼华:《傣族文化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7年版,第 1页。引语摘自黄惠煽教授为此书所写的导论 57 《民族研究2006年第 2期 是通过神话、传说等想像和幻想的形式折射出来的历史真实,是一个民族宇宙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和管理水资源的制度,则是在关于水的认识与信仰这一核心文化理 念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曼远村这个典型的傣族村寨为 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环境生态史的视角,对其水文化的传统与变迁做一初步探讨。 一 、曼远村概况及选点依据 曼远村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北部的基诺山下,系橄榄坝的北部边缘,属勐罕 镇曼累讷办事处管辖。北与基诺山乡的回鲁、回振两村接壤,东与曼累讷办事处的曼那、曼团、曼累 讷等村相连,南面和西面与本镇曼嘎俭办事处的曼迈龙、曼嘎俭等村相接。 2004年,全村有8O户,410人。耕地面积为797亩,其中,水田727亩,旱地 7O亩。在水田中种 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冬早西瓜、①辣椒、香瓜等,在旱地中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豌豆、红薯 等。村子坐北朝南,南面是平坦肥沃的橄榄坝,全村大部分水田就分布在坝子中。在坝子边缘的丘 陵地带,是横向排开的居住区,经过三四排房屋后便进入村子的山林地带 全村有山地 1250多亩。 1995年我第一次到曼远村调查时,山地中有橡胶林 549亩,茶林42亩,香蕉、菠萝、芒果、柚子等水果 地 160亩,各家各户自己种植的薪炭林约 250亩,其余 250多亩系村后曼那水库周围的水源林和防 护林。近年来,由于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全村1250多亩山地绝大部分都种植了橡胶,仅剩下少量 的水源林以及种植茶叶、香蕉、柚子等经济作物的山地,其总量已不足百亩。出曼远村的地界再往 北,就进入基诺山乡的茫茫群山之中了。 笔者选择曼远村作为田野调查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勐罕镇及其所辖的 曼远村,位于西双版纳的中心地带和全州第三大坝子橄榄坝之中,是傣族传统稻作文化及其水文化 最有特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其二,曼远村是一个亦山亦坝的村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