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0届高考语文预测卷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0年高考语文预测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1分。A.凋蔽 获益匪浅 剽窃(piáo) 叱咤风云(zhà)
B.暮霭 翻云覆雨 滂沱(pāng) 横槊赋诗(shuò)
C.果腹 披沙捡金 妥帖(tiē) 忸怩不安(nì)
D.溃乏 花团锦簇 沉疴(kē ) 敛声屏气(bì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揽读者故意编造了一些骇人听闻的奇闻,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A.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B.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去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C.正在指导冬训的总教练告诉记者,中国跳水队的健儿们能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男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的冠军,关键在于两个队员届时发挥出最佳水平。
D.8月22日,北京奥组委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剧本《上海屋檐下》和报告文学《包身工》。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年),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主义作家,《欧也妮·葛朗台》二、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题。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1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题。(分)【注】觉:醒。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B.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C.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D.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 同是写春天的景致,白居易的《早兴》与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字里行间。(1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7题。.着意从人的心灵感情世界透视人生现实,其艺术特征是人物的性格、戏剧的结构和语言,都以抒情为纽带追求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注意诗的氛围的营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西方话剧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倾向于客观生活的再现,当然也熔铸剧作家的主体审美创造.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题。
王本道
①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②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
③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