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docVIP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月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涛光养晦,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一愁莫展且自感怀才不遇,“(丙)”。有的甚至义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智(ruì) 涛光养晦 B.何啻(chì) 宦海沉浮 C.痼疾(gù) 一愁莫展 D.愤懑(mǎn) 义气用事 2.上面所选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深笃 B.刚愎自用 C.自暴自弃 D.出世 3.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③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______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 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蹿红,其原因无非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 ②因为人天生容易对美好的事物______,而对痛苦的感知却只会随着年月的累积而变得 敏锐。如果我们不懂得去感知幸福和快乐,就只能让痛苦和怨恨充满心田。 ③寒食节是春季里一个重要的节日,很多地方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寒食祭祀介子推仪式活 动。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______,有了寒食一节。 A.习以为常 约定俗成 相沿成俗 B.约定俗成 习以为常 相沿成俗 C.相沿成俗 习以为常 约定俗成 D.习以为常 相沿成俗 约定俗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G20峰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如期举行,中国领导人用海纳百川的情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向世界传递出“G20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的强烈信号。。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