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静居寺文化探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山静居寺文化探秘

静居寺文化探秘 光山县晏河乡 王福强 光山净居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又名“敕赐梵天寺”,乃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光山净居寺门发源地。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高僧慧思来到光州大苏山结庵,开坛说法。宋真宗题名“敕赐梵天寺”石刻5个大字匾额,现仍嵌在门头上。寺内大雄宝殿,系明代建筑。寺中尚存有明万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钦赐大苏山梵天寺重建记碑”等历史名人、学者游净居寺所题诗赋碑刻30余块,其中尤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历来认为,天台宗由隋代高僧智顗开创,浙江天台山是发祥地。但笔者认为,天台山时期已是天台宗的鼎盛时期,而智顗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智顗之后,天台宗内未有超越其上者。从这一角度看,天台山并非天台宗的发祥地,智顗并非天台宗的开创者。那么发祥地何在呢?开创者何属呢?笔者认为,河南光山才是天台宗的发祥地,智顗之师慧思才是天台宗的开创者。   一、慧思在光山已建立了佛教宗派   慧思,后魏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他15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外出参访多年,后拜望慧文为师,第二年即大悟。慧文是在江淮一带游学讲经的高僧,他没有拜师,是自学印度僧人龙树的著作《大智度论》、《中论》而悟道的,所以他以龙树为师。天台宗的师承系统,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这就是说:慧文为天台宗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为四祖、灌顶为五祖。慧思继承和发展了慧文“一心三观”的学说,创造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关于智顗,他提出一切智慧(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等要以|“佛之知见”为最高标准。关于实相,提出十如实相之说,即所谓诸法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来究竟,为摄一切法实相。在修行实践方面,他创立了“法华三昧”、“法华安乐行”。与慧文居无定处不同,慧思在光山大苏山建立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和势力范围,收了大量的弟子,如智顗、玄光等。他在光山开岳寺、观邑寺修行14年,为他和弟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与慧文重视《般若经》,后来这称为天台宗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以至于天台宗也被称为法华宗。   由以上所述可知,在光山时,慧思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修行时间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思源经纪和势力范围,有了以《法华经》为正宗的经典系统,有了拜师(慧文)收徒(智顗)的师承系统,这些足以证明佛教的一个宗派已经形成。   当一个宗派形成以后,往往就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传播自己的理论和修行实践。在光山居住14年,建立了自己的僧团之后,慧思开始南征东进。他本人率领40多名弟子前往湖南,入住南岳衡山。在那里开讲《法华经》,实行定慧双修,教观并重,威望极高,陈主迎他到都建业,尊他为大禅师,倾动一时。慧思离开光山前,令智顗与法喜27人东行往陈都金陵弘法。智顗不负师托,在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下,使天台宗称为当时江浙一带最有势力和影响的佛教宗派。   二、光山时智顗拜师求学、思想形成的地方   慧思在38岁进入光山之前,像慧文一样,游行各州,宣讲佛经。这一期间他和弟子经常受到邪恶之人的施毒加害,饱受磨难。入光山后,他发誓写造金字《般若经》,44岁时完成此心愿。又撰《立誓愿文》,叙述自己出价学佛、各地游化、受人毒害、发心写造金字经本的过程。他发誓要借助神力,修行解脱,实线广度众生的大愿。   慧思在光州影响日大,加之《立誓愿文》流传甚广,周边信众越发越多,前往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智顗就是这时从湖南步行千里,冒着战乱之险前来归依他的。智顗祖籍河南许昌市,东晋时举家迁居湖北监利县,俗姓陈。17岁时到长沙市果愿寺出家,20岁受具足戒。22岁时听说著名高僧慧思在光山讲经,仰慕而来。智顗白天听慧思讲《法华经》、《般若经》,晚上则依慧思创立的法华三昧、法华安乐行入定修行。在光山的七年,奠定了智顗的佛学基础,决定了他终身继承和发展天台宗的志向。   慧思对智顗格外欣赏,常令智顗代讲《大品般若》,他“在座观听”。有一次,当智顗讲到一心具足万行处,慧思特别指示说:《大品般若》所讲的只是次弟义,《法华经》讲的才是最高圆顿义。慧思认为,《般若经》固然十分重要,但《法华经》是最高境界。从佛的教化碾转增胜上看,《法华经》比《般若经》要更进一步。他称《法华经》是大乘顿觉疾成佛道的法门。这些教诲对于智顗一生尊《法华经》为天台宗最高经典,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慧思、智顗对道教丹田说的吸纳态度,也可以明显看出两人的学术师承关系。慧思在《立誓愿文》中曾说:“愿诸贤圣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籍外丹力修内丹。”智顗则引用师言,把道教的丹田说作为止观安心的一种方法。说:“次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尤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慧思特别注重行持,他一生坚持的由定入慧的学佛之道,受之于慧文,传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