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⑺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第7讲 立体图形
空间形体的想象能力是小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而立体图形的学习对培养这种能力十分有效。我们虽然在课本上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但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还需要深化,空间想象
能力还需要提高。
将空间的位置关系转化成平面的位置关系来处理,是解决立体图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思路。
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例1 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高2.5cm,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cm2,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解:水的体积为72×2.5=180(cm3),放入铁块后可以将水看做是底面积为72-6×6=32(cm2)的柱体,所以它的高为180÷32=5(cm)。
例2 下图表示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为4cm,在它的
上下、前后、左右的正中位置各挖去一个棱长为1cm的正
方体,问:此图的表面积是多少?
分析:正方体有6个面,而每个面中间有一个正方形
的孔,在计算时要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各面又挖去一个
小正方体,这时要考虑两头小正方体是否接通,这与表面
积有关系。由于大正方体的棱长为4cm,而小正方体的棱
长为1cm,所以没有接通。每个小正方体孔共有5个面,在计算表面积时都要考虑。
解:大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4×4-1×1=15(cm2),
6个面的面积和为15×6=90(cm2)。
小正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为1×1=1(cm2),
5个面的面积和为1×5=5(cm2),
6个小正方体孔的表面积之和为5×6=30(cm2),
因此所求的表面积为90+30=120(cm2)。
想一想,当挖去的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cm时,表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把它计算出来。
例3 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是一个一位数,表面的每个正方形面积是一个两位数,整个表面积是一个三位数。而且若将正方形面积的两位数中两个数码调过来则恰好是三位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码。求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解:根据“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是一个一位数,表面的每个正方形面积是一个两位数,整个表面积是一个三位数”的条件,可知正方体的棱长有5,6,7,8,9这五种可能性。
根据“将正方形面积的
两位数中两个数码调过来恰
好是三位数的十位上与个位
上的数码”,可知这个正方
体的棱长是7。如右表:
因此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7×7×7=343。
例4 一个长、宽和高分别为21cm,15cm和12cm的长方体,现从它的上面尽可能大地切下一个正方体,然后从剩余的部分再尽可能大地切下一个正方体,最后再从第二次剩余的部分尽可能大地切下一个正方体,剩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根据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1cm,15cm和12cm的条件,可知第一次切下尽可能大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2cm,其体积是12×12×12=1728(cm3)。
这时剩余立体图形的底面形状如图1,其高是12cm。这样,第二次切下尽可能大的正方体的棱长是9cm,其体积是9×9×9=729(cm3)。
这时剩余立体图形可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的底面形状如图2,高是12cm;另一部分的底面形状如图3,高是3cm。这样,第三次切下尽可能大的正方体的棱长是6cm,其体积是6×6×6=216(cm3)。
因此,剩下的体积是21×15×12-(123+93+63)=3780-2673=1107(cm3)。
说明:如果手头有一个泥塑的长方体和小刀,那么做出这道题并不难。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依赖于具体的模型和工具,这就是想象力的作用。我们正是在原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想象出切割后立体的形状,并通过它们各个侧面的形状和大小表示出来。因此,对一个立体图形,应该尽可能地想到它的原型。
例5右图是一个长27cm,宽8cm,高8cm的长方
体。现将它分为4部分,然后将这4部分重新组拼,
能重组为一个棱长为12cm的正方体。请问该怎么分?
解:重组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2cm,而已知长方
体的宽是8cm,所以要把宽增加4cm,
为此可按右图1中的粗线分开,分开
重组成图2的形状;图2的高是8cm,
也应增加4cm,为此可按图2中的虚
线分开,分开后重组成图3的形状。
图3就是所组成的棱长为12cm的正方
体。
说明:这里有一个朴素的思想,就
是设法把不足12cm的宽和高补成12cm
的棱长,同时按照某种对称的方式分割。
在解关于立体图形的问题时,需要
有较丰富的想象力,要能把平面图形在
头脑中“立”起来,另外还应有一定的作图本领和看图能力。
例6 雨哗哗地不停地下着,如在雨地里放一个如右图那样的长方体的容器(单位:厘米),雨水将它下满要用1时。有下列(1)~(5)不同的容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六年级第一学期授课计划.doc
- 六年级(第一单元)七彩桥.doc
- 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总复习_93554.doc
- 六语暑假作业教案.doc
- 六语上知识点.doc
- 六年级下册Unit8Ourdreams第四课时.ppt
- 关于一道直线与圆中的定比问题.doc
- 关于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法教学的探讨与研究.doc
- 六校试题.doc
- 关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的两个问题.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