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观环境设计中鄂温克族文化元素运用(共6268字)
景观环境设计中鄂温克族文化元素运用(共6268字)
摘要:介绍了鄂温克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从符号、色彩、艺术等角度,探讨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元素,并阐述了各种文化元素在现代装饰与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关键词:鄂温克族,文化元素,景观设计,传统文化
1鄂温克族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鄂温克族,是一个有着神秘故事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充满多种色彩,也是我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更是我国东北部及边疆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他们过着狩猎、渔猎和游牧生活。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全称,汉语译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民”。鄂温克族没有文字,但有语言,语系属为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支。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广袤的土地上及嫩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及贝加儿湖一带;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林海”之称的大兴安岭,也有鄂温克族的生活轨迹;还有一些则分布在新疆塔城等地区。鄂温克,来自久远的时代,根植于狩猎生产和氏族生活,以大山森林为家园,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一代代的繁衍,造就了鄂温克这一族人具有森林狩猎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鄂温克人》一书中提出,鄂温克族的社会历史轨迹中,有两个“最长”,一是狩猎生产历史最长,二是氏族生活历史最长。鄂温克人的祖先,狩猎生产和氏族生活,以狩猎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方向,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模式。进入青铜时代,人类社会出现了驯养业,随之传播到贝加儿湖一带,生活在这里的古代鄂温克他们第一次学会了支配动物,开始训养野生驯鹿为半驯养式驯鹿。从此驯鹿成为了鄂温克人的主要交通工具,用以代步、乘骑和驮运货物。更被鄂温克人称之为“森林之舟”“神兽”。进入到父系制后,鄂温克人逐渐从发源地贝加儿湖一带向外扩大。向西沿通古斯卡河,向北至北冰洋,向东到达黑龙江上游及大兴安岭腹地深处。在西伯利亚、贝加儿湖地域及黑龙江中上游的以东地区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外迁后的鄂温克人与一些民族融合,外界不清楚这是什么族群,对此以“鄂温克”为名称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每个朝代文献中记载鄂温克人都是以他们分布的地域、生活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命名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称鄂温克人为“室韦人”;元代称为“林木中的百姓”;明代则为“女真人”和“北山野人”等。17世纪,东北部女真人再次复兴,强大起来,统一了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一带。自1639年开始的三四年中,对正在发展中的“索伦部”展开残忍的屠杀和侵略,大部分被奴役发配至沈阳、锦州一带。其余鄂温克人被流放到嫩江流域(现今齐齐哈尔附近)。1644年后,鄂温克人逐渐向大兴安岭及雅鲁河流域等地发展,并保持了“索伦部”之称。清朝时期,从事农耕的达斡尔族和一部分鄂温克族,以及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的索伦山居住的鄂温克人,纳入了八旗制。1677年,开始编佐,佐领制随后取代了氏族制,统称为“布特哈打牲部”。从此,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成为了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居民,也成为清朝时期征调兵源基地,战时出征打仗,平时则过着自给自足的狩猎纳贡的生活。1685年和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以后,中俄双方于1689年9月7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限,额尔古纳河北岸归属俄罗斯,南岸归属中国。在1972年9月1日中俄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条约中划分了中俄的中段边界线,与《尼布楚条约》分界线相连。从此,鄂温克人按照自己居住的地域分别归属了俄国和中国两地。成为了一个想“跨界民族”,俄国称为“通古斯人”,中国则称为“索伦人”。清朝末期,边疆战事激烈,索伦人一向骁勇善战,多次参加平息国内民族分裂和反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捍卫了中华边疆和人民安宁。1820年一部分使鹿鄂温克人迁入中国境内。在《瑷珲条约》签订后,领土的割让,使得很大一部分鄂温克人被迫归属于俄国。清代的重徭役,导致鄂温克人口减少,生产力下降,经济衰退,陷入困境。辛亥年,武昌起义成功,中国历史改朝换代,八旗制解体,鄂温克人解除了身上兵役和劳役的枷锁,生产力得到了解放,青壮劳动力回到了家乡,过着休养生息的日子,鄂温克人的生活有所改善,生产发展得到提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东北部地区伪满洲国的建立,让鄂温克人再次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齐齐哈尔组建了嫩江省人民政府,同时也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嫩江军区。鄂温克族中一些年轻有为,进步人士,纷纷响应号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根据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在1958年3月5日,取消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这三个称谓,恢复并更名为“鄂温克”族称,统一了族名,从此载入史册。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云新南航空公司acars系统培训.ppt VIP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87814.ppt VIP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教案 第11课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一).docx VIP
- 大众蔚领保养手册.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doc VIP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pptx VIP
- 2026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离子共存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pptx VIP
- 冯唐成事心法读书札记.docx VIP
-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