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净现值法则资本预算决策
第二章 淨現值法則與資本預算決策 2009.9.20
實質性投資計畫(real investment plan)的投資淨收益就是公司以資本支出購置的固定資產在計畫執行期間所創造的現金收入(cash inflow);而金融性投資(financial investment)的投資淨收益則是持有金融性資產(即有價證券)所取得的現金收入。無論投資屬性為何,現金收入才是公司或投資者所關注的重點。資本預算決策(即實質性投資決策)是公司/廠商投資與營運最核心的決策,其目標就是藉由實質性投資計劃為股東創造最多的財富。本章首要討論就是個別投資者或公司如何選擇實質性投資計畫,而判定標準在於實質性投資計畫能否為個別投資者或公司創造更多的財富。財富的定義簡單的說就是各期現金淨流入的現值(present value)。
公司或個人用於購置固定資產的資本支出或用於購買有價證券的支出皆屬於現金支出(cash outflow)。並非所有公司或投資者各期現金收入都等於該期現金支出,設想此時不存在資本市場,公司或投資者解決現金收入與現金支出不一致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地去尋找與其借貸條件(借貸金額以及借貸利率)完全吻合的公司或投資者。要找到條件完全吻合的借貸對象不是所費時間太長就是成本太高,公司或投資者最後可能只好放棄投資機會。公司或個別投資者一旦無法藉借貸籌措不同期間的消費或投資所需的財源以至於被迫改變所選擇的消費型態或取消投資計劃,這對整個經濟體系的消費與投資活動將造成負面的影響。本章另一重點就是將討論公司或投資者如何透過資本市場解決各期現金支出與現金收入不一致問題。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提昇公司或個人借貸的便利性,進而使經濟體系的資金配置使用更有效率。設想一個經濟體系只有朱一及黃朝兩個人,這兩人當期所得皆為10萬元。朱一相對地來說是一個較有耐心且願意等待的人,本期他只想消費5萬元,將剩餘的5萬元存起來。黃朝正好相反,她是一個較無耐心的人,本期計劃消費15萬元。
由這兩人的消費型態來看,朱一想貸出本期無須用於消費的5萬元,而黃朝則想借入5萬元以支應所得不足的部分。她們若達成以下借貸的協議:朱一本期借給黃朝5萬元,下一期黃朝則允諾償還5萬5000元給朱一。此項雙方借貸契約可用以下現金流量圖(cash flow chart)表示:
朱一:
0 1
黃朝:
現金收入 50,000元
0 1
現金支出 -55,000元
現金流量圖最大功能在於表現各期現金流量的型態與金額,圖中現金收入以
正數表示而現金支出以負數表示。依協議,黃朝向朱一借款的利率為
10% =
黃朝下期付給朱一的5萬5000元包含兩個部分:5萬元的還本支出 (principal repayment)以及5000元利息支出(interest payments)。若朱一和黃朝皆同意上述條件,雙方就可完成借貸程序。同時,雙方借貸過程中,所創造出的財務工具,稱為借據(IOU)。借據上載明朱一在下一期出示此借據給黃朝後,黃朝就應依約付給朱一5萬5000元。朱一在此借貸關係中,屬資金貸出者(或稱資金供給者,lender),黃朝稱為資金借入者(或稱資金需求者,borrower)。
1 資金供需平衡
只要資金借入者不在乎未來還本付息的對象是誰,資金貸出者亦不在乎手中持有的借據由誰發行,我們就可將IOU上借貸雙方的名字塗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本記帳簿。這本帳簿上記載著朱一本期貸出5萬元,而黃朝本期借入5萬元,然後再記載借款到期期限以及利率。這些記錄借貸的工作可以自己做,亦可委由專人做。這本帳簿可以記載數百筆乃至數萬筆借貸交易,利用帳簿記錄所有借貸後,記帳者成為資金借入者與資金貸出者的交易對象後,資金借入者和資金貸出者間就不須碰面,她們只需要與記帳者接洽借貸事宜即可,這個記帳者就逐漸發展成為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intermediary)。
金融中介機構的形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銀行。存款戶將錢存入銀行(即存款戶提供資金給銀行),而銀行再將這些錢貸給需要資金的公司/廠商或個人。過去,大部分個人或公司都藉此管道取得消費與投資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