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地理学点
经济地理学考点
区 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工业区位:主要条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次要条件: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因素。
农业区位:主要条件:光热和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是韦伯。
哪些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影响: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举例)p38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
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杜能圈:(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从里到外依次为 p61
1 自由式农业圈,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
2 林业圈,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必须在城市近处种植。
3 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类(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六区轮作;
4 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牧草休耕轮作地带,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经营较粗放。
5 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离城市最远,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分为三区轮作即三圃式轮作制度。
6 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供应城市市场。
杜能“孤立国”的六个前提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不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
4、距城市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因素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三阶段: 韦伯 德国经济学家
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第三阶段: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考点):1、最小运费原理2、综合等费用线 p70
廖什市场区位论:韦伯工业区论的一个延伸。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之差的最大点即利润最大化。 P82
廖什市场区位论的假设条件:
第一 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
第二 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
第三 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居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 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他因素都可不考虑。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形成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他成为工业、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聚集点。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行为研究基础上,对城市的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也开始了研究。中心地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
①经济活动集聚:人口工业向城市集聚②城市问题涌现:环境恶化,交通拥挤
中心地三原则;1、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2、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3、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三原则的要点:
①市场原则时间里中心地系统模型的基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在各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等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也称K=3的中心地系统;
②交通原则下形成的中心地理论特点是各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间点,也称K=4的中心地系统;
③在行政原则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不同于市场原则和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前者的特点是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也称K=7的中心地理论。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在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而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以看作是对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克氏认为(克里斯泰勒),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市场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