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学位论文.doc

隆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学位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隆鑫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学位论文

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初步设计 前 言 一、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资源整合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资源整合后矿名及隶属关系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中阳县鑫隆煤源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山西桃园腾阳能源集团。于2009年12月7日核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48049,有效期至2011年12月7日。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原为中阳县鑫隆煤源有限公司,隶属于中阳县鑫隆煤源有限公司,井田面积为13.4026km2,批采4、6、10号煤层,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标高﹢540m—﹢1160m,生产能力为900kt/a,兼并重组后批采4、5上、6、10号煤层,生产能力为900kt/a,井田范围与兼并重组前相同,整合主体为山西桃园腾阳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现开采10号煤层,由于兼并重组前矿山已进行过6号煤的开采,当时生产能力为60kt/a,兼并重组后生产能力为900kt/a。 为了合理开发井田内批准的煤炭资源,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了《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二、编制矿井资源整合设计的依据 (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二)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2010年7月编制的《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三)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09] 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四)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2月7日下发的《采矿许可证》。 (五)设计委托书。 (六)矿方提供的现有生产系统,井筒、设备和设施等有关图表资料,以及外部协作的意向意见; (七)《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贯彻执行国家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建设、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程》、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及产业政策,结合矿井的资源和外部条件,合理布置矿井的开拓开采系统,在充分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地面生产系统,适当减少行政、福利设施,坚持求实、创新、效益的原则,根据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尽早投入生产为基本点,力争通过精心设计和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管理,将该矿井建设成开发规模合理、安全生产条件好、机械化装备水平高、见效快、效益好、投资少的现代化矿井。 四、资源整合设计的特点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0kt/a。 2、井口、工业场地位置及开拓方式 为节约投资,尽可能合理地利用了已有井筒,设计利用新建主斜井、副斜井及其相应的场地设施,并利用原南翼回风立井。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前期开采水平布置在4号、10号煤层,开采水平标高+855.0m。 3、井筒 新建的主斜井,装备带宽1000mm胶带输送机提升,担负整合后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 新建的副斜井,采用绞车矿车运输,担负全矿井矸石、材料及设备等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 利用原南翼回风立井,设置封闭梯子间,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4、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两个综采工作面,一个4号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两个4号煤层综掘工作面;一个10号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两个10煤层综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均为全部垮落法。 5、井下运输 井下煤炭运输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绞车牵引矿车运输。 6、通风方式 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副斜井进风,南翼回风立井井回风。 7、工业场地布置 矿井从2006年开始建设,工业场地内大部分建(构)筑物和设施已竣工。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已基本形成。分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福利区。主要生产区在工业场地西部,辅助生产区布置在场地的中部。行政、福利区均布置在辅助生产区的东南部。 风井场地南翼风井是利用现有10号煤的主井,在工业场地筒仓附近。 矸石周转场地选定在距工业场地东侧约500m的荒沟中,需占用荒沟0.5hm2,可供矿井排放矸石5年。 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9622万t、工业资源储量为9414.2万t,设计资源储量5590.4万t,设计可采储量3734.4万t。 2、矿井设计生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