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者行业的自律性1~12号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小组 小组名单:陈淡云 陈庚明 陈可惠 陈祺芬 陈晓丹 陈玉玲 陈韵仪 陈芝晓 邓慧芬 冯启婷 高隐 古谊欣 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 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发展。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 一方面是行业内对国家法律, 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 另一方面是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 而每一方面都包含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的机能。 通俗的来说, 就是媒体的 为与不为。 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 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 载体或平台, 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 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 据相关数据的报道, 一些恶性事件有互相效仿、 连续发生的现象。 例如、福建南平侵害 学生惨案发生后, 短短3周时间内情节类似的、 对小学生的严重侵害案件相继 发生7起,富士康跳楼事件 也连续发生12起 有论者认为媒体对这类事件的集中报道为 犯罪分子提供了负面的榜样而媒体对伤害 事件中的细节渲染、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疾患 的探究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与示范”作用。 还有一些论者认为虽然报道真相 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但任何媒介传播活动都 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都有一定的良知和操守 需要考量社会影响。 《武汉晨报》曾报道过一条新闻,“家乐福1斤冻虾仁半斤冰”披露一个惊人的事实,用12元买虾仁,其中6.51元是“水”。 意味着一斤散装冰冻虾仁解冻后虾仁不到半斤。 花桥一村吴小姐向晨报投诉建设大道家乐福店“以虾的价格卖冰”。次日下午记者在该超市冻品柜看到商品条码尾数为2003的冰冻虾仁标价14.8元500克。记者用铁勺撮起装袋重406克付款12元。化冻后发现虾仁重量仅186克冰重220克相当于花6.51元买冰。记者在该超市看到有的袋装虾仁在包装上明示了含冰率如“蕙之园”小虾仁标称含冰率为25。 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罗锦云昨说经初步咨询有关质检单位未找到冰冻虾仁含冰率的明确标准。 这篇报道似乎事实确凿是篇事关民生的重大舆论监督新闻,也的确引起关注见报后收到一些读者的来电纷纷谴责家乐福短斤少两、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当然也有一些读者对这篇报道的基本事实提出了质疑。 这个案例首先牵出的问题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伦理学理解,一般而言,在违背新闻真实性因而违背新闻伦理的问题上,人们关注到的是新闻失实。 关于真实问题似乎是基本常识没必要展开议论,其实不然,上述案例中主管部门明确表态“未找到冰冻虾仁含冰率的明确标准”。在没有相关政策依据的情况下判断商家是否违规要十分慎重。该报道中,没有采访到净虾售价也没有包装虾含水率25的售价妄下顾客,“用12元买虾仁。其中6.51元‘水’了”的结论至少不严谨对监督对象来说也缺乏公平。 排除采访不深入或者故意编造。 相当一部分新闻失实属行为主体知不可为而为。 故意与“应当如何”背道而驰从而造成违背新闻伦理的后果。 首先是“业内适应新闻活动特点而形成的要求自己‘应当如何’的自律规范”; 新闻伦理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次是“公众认为在新闻活动中‘应当如何’的观念和舆论约束”。 媒介传播活动如果作出了“不应当如何”的行为则属于违背新闻伦理会招致同行的批评指责和公众的舆论谴责。上述案例中记者先入为主为监督而监督没有践行“均衡采访”的业界规范应当是“不应当”的典型表现。 克制自律杜绝“新闻自然主义” 新闻必须真实、及时、有价值、可公开。能满足受众需求。这些既是新闻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关于新闻的基本理念。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报道虽然逼真从真实角度看无懈可击,但在评价上却掉入有违新闻伦理的自然主义泥坑。 “应当如何”的对立面是“不应当如何” 坚守良知克服“新闻泛娱乐化”是新闻传媒的重要功能。是通过报道事实为受众提供信息、对社会进行瞭望并以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干预社会生活。但如果将传媒功能任意发挥毫不顾及社会效果。一味猎奇显然也是有违媒体形象的。 《长江日报》、《武汉晨报》先后刊登 《猫妈生了一只“狗娃”》的新闻报道。 在浠水洗马镇一偏远山村一只2岁的猫产下一只狗仔的 奇闻所不同的是《长江日报》的报道相对客观,而且明 确表明这则“传闻”在科学上的荒谬,而《武汉晨报》 的报道则使用大篇幅尽力渲染细节。 通过大量似是而非的所谓证人 目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件根本 没有可能性的“事实”。猫和狗属 于两个物种,是不可能结合繁殖产 生后代的所以这则新闻的基础本 来就不存在。媒体在明知荒谬的 前提上仍然派出特派记者投入精 力采访、投入版面刊发令人深思。 在当今传媒语境下受众对可读性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