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0062007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LT50062007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

CS 27.140 P 10 备案号:J686—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5006 — 2007 水电水利工程 岩体观测规程 Code for rock mass observations of hydroelectric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2007-07-20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总则 3 4 围岩收敛观测 5 5 钻孔轴向岩体位移观测 7 6 钻孔横向岩体位移观测 10 7 岩体表面倾斜观测 13 8 岩体应变观测 15 9 岩体压力观测 18 10 岩体锚杆观测 21 11 岩体渗压观测 2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质描述内容 28 条文说明 31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要求,对原标准DLJ 204—19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试行)》、DL 5006—1992《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进行修订的。 本次修订,对DLJ 204—1981、DL 5006—1992的内容作了调整、归并和增删。修订后的标准分为三个标准,即DL/T 5368—2007《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 5367—2007《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DL/T 5006—2007《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上述三个标准实施后替代DLJ 204—1981、DL 5006—1992。 本标准对DL 5006中的岩体观测部分进行修订,并更名为《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 本标准修订和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 ——删除原标准中挠度计法钻孔横向位移观测。 ——增列岩体表面倾斜观测、岩体锚杆轴力观测、岩体渗压观测。 ——将各观测项目中的地质描述内容合并,列入附录中。 ——删除原规程说明书,按章节顺序编写条文说明。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大文、胡建忠、陈梦德、李文慧、汤大明、舒涌、陈绪高、李庆华、蔡德文。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地基、围岩、边坡的岩体位移、变形、应变、压力和锚杆观测,以及岩体中地下水渗透压力的观测。 本标准适用于前期阶段岩体观测、施工期安全监测、运行期长期观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 5013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DL/T 5050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 DL/T 5125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 DL/T 5331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DL/T 536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 DL/T 5368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3 总  则 3.0.1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成果质量,增强观测成果的可比性,制订本标准。 3.0.2 岩体观测内容应根据观测目的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岩体观测布置应选择在具代表性部位和特殊部位。布置应合理,并注意时间和空间关系,使成果有利于综合分析。 3.0.3 对重要断面或测点,宜进行平行观测,或采用不同种类的观测仪器观测同一物理量。 3.0.4 临时观测系统与永久观测系统应建立数据传递关系。 3.0.5 根据工程岩体的特性、要求的测量范围和精度,选择观测仪器。选择的观测仪器应具可靠性,观测仪器安装和使用应简易,便于维修和更换,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性小,具有良好的稳定运行性能。 3.0.6 选择观测仪器埋设部位时应注意安全,不易受施工或人为破坏,并注意观测和维护方便。对观测仪器、观测电缆和观测终端应有保护措施。 3.0.7 各观测仪器和观测电缆应设统一编号。当各观测仪器埋设完成后,应及时提交观测仪器埋设竣工图。 3.0.8 每一观测项目应设专人负责,观测资料应在24h内进行整理。当发现观测资料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必要时按程序逐级上报。 3.0.9 根据观测目的,应提出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