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文化遗迹寻踪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三国文化遗迹寻踪 贺 游 摘 要: 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 在三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成都历史上曾 经存在的三国遗迹做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和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其现状进行了实地考 察。 关键词: 三国遗迹; 成都; 蜀汉 中图分类号: K871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962( 2004) 05- 0026- 10 26 四川文物 2004 年第 5 期 成都三国文化遗迹寻踪 680平方米。相传为古蜀王开明王妃的墓冢。 华阳国志 载: 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 而艳, 盖山精也, 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 欲去。 王必留之, 乃为 东平之歌 以乐之。无几,物故。 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 盖地 数亩, 高七丈, 上有石镜,今成都北角武担是也。 因此, 又名石镜山、武都山。千百年来,武担山为 成都一大名胜,历代诗人墨客吟咏甚多。唐代诗 人王勃著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 极写武担山之秀 丽景象;杜甫亦有 石镜 诗道: 蜀王将此镜, 送死 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 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民国时 期,石镜尚存。 四川通志 载: 今武担山上有石, 径五尺, 厚五寸, 莹澈可鉴, 号曰石镜。附近曾有 武担山街, 今不存。1981 年 5 月, 该遗址公布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武担山上有一六角古亭掩 映在绿树丛中, 东边有一六角七级砖塔,系现代所 建。 锦官城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 历史悠久。东汉时 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 锦官 ,其 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 流江 岸边, 后世称成都为 锦官城 即源于此。 三国时期蜀锦成为全国流通的热销商品。为 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诸葛亮恢复了 锦官 ,专 职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成都当时 之里, 技巧之家,百家离房,机杼相和 ,蜀锦生产得到很 大的发展,成为蜀国支付战事的重要财源。诸葛 亮说: 今民贫国虚, 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直到蜀 亡,国库尚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织锦业之 繁盛可见一斑。 民国修 华阳县志 载, 李膺 益州记 : 锦城 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 锦里,城墉犹在。 华阳国志 : 夷里桥南岸, 道西 有城, 故锦官也。濯锦鲜明, 命曰锦里。 水经 注 : 夷里桥道西,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 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它江则锦色弱矣, 遂命之 为锦里也。 又说 杜工部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 城外柏森森 , 此乃诗人隶事之词, 非考古之实。 抑或工部时锦官城遗址尚在, 而丞相祠堂正当笮 桥东流江南岸,与锦官城相近则亦未可知也。据 此,唐代时锦官城遗址可能还在,其具体位置在当 时之 流江南岸 ,即今锦江南岸一带,距离武侯祠 不远之处。 二、刘备及其后人的遗迹 刘备在成都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几年,刘 禅则在成都度过了 40年左右。有关刘备及其后人 的遗迹原本不少,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近年来城市建 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古迹已不见其踪影了,但古迹 名称仍然深深地扎在成都人的心中。千百年过去, 这些名称保留了当年三国英雄的史迹以及老百姓 丰富的口碑传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比 如双流牧马山,传说是刘备跑马的地方,现有跑马 埂遗址;龙潭寺, 传说是刘禅的洗马池; 安乐寺, 相 传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有关,其地在原人民商场 一带;凤凰山,原名学射山,相传是刘禅在这里习武 射箭的场所。此外,金堂县云顶山亦有刘禅读书台 遗址,相传为刘禅为太子时读书之处。 昭烈庙(先主祠) 位于刘备墓东侧。南朝刘宋时,扩建刘备墓 旁边的原庙,人称刘备庙,又叫先主庙、汉昭烈庙。 太平寰宇记 载: 先主祠在(成都)府南八里, 惠 陵东七十步。齐高帝梦益州有天子卤簿,诏刺史 傅覃修立而卑小。故相国李回在镇更改,置守陵 户,四时祭祀。 唐宋时,昭烈庙与武侯祠并列,是成都一大名 胜。诗人杜甫、岑参等均到此拜祭。明代初年,蜀 王朱椿认为昭烈庙、墓旁建有武侯祠不合君臣礼 制,下令毁武侯祠,迁诸葛武侯像入昭烈庙。明末 大乱,昭烈庙被焚。 清代康熙十一年( 1672年) , 在宋可发等人的 主持下,为了兼顾君臣之礼,在旧址上重修祠庙时 改建成君臣合庙, 即一庙两殿,前殿称刘备殿,后 殿叫武侯祠,形成今日所见大致规模。 大门门额上挂匾, 书 汉昭烈庙 。刘备塑像 鎏金,端坐前殿中央,头戴冕冠,双手捧玉圭,宽面 大耳,慈祥和善。左角是其孙子北地王刘谌的塑 像,他因不堪忍受丧国屈辱,以身殉国。东偏殿祭 关羽及其子关兴、关平,部将赵累、周仓。关公一 身帝王装束, 旁立青龙偃月刀。西偏殿有张飞塑 像, 其像黑面豹眼,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飞的性 格。其子张苞、孙张遵守立两旁。 刘备殿两侧是文武两廊。东廊以文臣为主, 他们宽衣博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