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作业.docVIP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作业.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作业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解析:从材料“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可以联想到《离骚》的特点,《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故选D项。 答案:D 2.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汉赋“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文化追求,体现了西汉鼎盛时期的主流文化精神。这里的“主流文化精神”是指(  ) A.夸张铺陈 B.奋发向上 C.全面鼎盛 D.贯通古今 解析:汉赋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大一统王朝的壮阔,故B项正确。 答案:B 3.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方可使用 C.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 解析: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加工,因此须经考证后才能用于历史研究,故B项正确。 答案:B 4.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李白 解析:由题干中的“英雄人格意识”来推断,该词人的创作风格应属于豪放派,故选C项。 答案:C 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唐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唐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B.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科举制利于社会平等 解析:文学艺术渐趋平民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故选B项。 答案:B 6.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D.体现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反映了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一特点。 答案:C 7.为适应市民阶层需要而出现、发展、繁荣的文学体裁是(  ) A.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这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说创作蓬勃发展。故符合题意。 答案:D 8.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  )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似的是材料一中的哪一幅图片?其有何特点? (2)在思想感情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作品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然后寻找材料一中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首先明确杜甫的诗以忧国忧民为主,然后与材料一对比判断;“史实”可以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说明。第(3)问,“变化”主要是从文学体裁着手分析;“原因”要从社会经济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1)《诗经》。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描写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语言朴素、凝练、真挚。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