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设论文留屯井田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
姓 名: ### 班 级: ### 学 号: ### 指导老师: ### 日 期: ###
目 录
前 言
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采区概况
1.2 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工程地质特征
1.3 采区储量
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
2.2 采区服务年限
3 采区巷道布置
3.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3.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
3.3 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
3.4 开采顺序
3.5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
4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
4.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
4.2 采煤方法选择
4.3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
4.4 采煤工艺的确定
4.5 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结论
附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前 言
一、目的
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余吾煤业15号煤层采区工作面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采区概况
屯留井田位于山西省屯留、襄垣县境内,潞矿集团的西部,矿区对外交通有太(原)焦(作)铁路、邯(郸)长(治)铁路和太(原)洛(阳)公路。
采区走向长度为3000 m,倾向长度为2500m,煤层倾角9°。其中15号煤层厚度0~2.95m ,平均厚度为1.18m
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533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800m3/h。矿井内平均瓦斯含量7.67m3/t。
煤尘无爆炸性,没有自燃发火倾向。煤主要为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灰分贫煤。
煤层火焰长度在3~15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为5~50%。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
1.2 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部中段,处于华北断块区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东部次级构造单元的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曲带中段,晋获断裂带西侧。矿区主体部分为新生代叠加的长治新裂陷,屯留井田位于新裂陷西北部。
井田内及其外围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北部及西部沟谷中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三叠系下统刘家沟地层出露。井田内地层从新至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其特征见表1.2-1。
矿区主构造线近南北,以褶曲为主,向斜紧密,背斜开阔,断裂较少,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且略有起伏;倾角3~15o。
井田内揭露的断层共33条,其中正断层10条,逆断层23条。落差大于30m的断层有9条(包括井田南、北边界断层),30~10m的断层有20条,落差小于10mm的有4条。断层特征详见表l.2-2,3号煤层构造纲要见图l.2-1。
褶曲以北北东~南北向为主,贯穿全井田的褶曲自西向东依次有坪村向斜、余吾背斜、余吾向斜、苏村背斜及屯留向斜。其中以西部的坪村向斜和东部的苏村背斜构成井田内煤层起伏的基本形态。另外,还有东邓向斜和墙则背斜。井田主要褶曲特征见表1.2-3。此外,井田内有陷落柱6个,其主要特征见表1.2-4。
总之,井田地质构造简单。
表1.2-2
井田地层特征表 地层 地层代号 地层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 简 要 特 征 系 统 组 第四系 Q 0~139.48
44.53 为黄褐色含砂亚粘土夹粉砂、细砂、中砂及粗砂和砾石组成,顶部为耕植土。 三叠系 下统 刘家沟组 T1L 53.38 浅棕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 二叠系 上统 石千峰组 P2sh 192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结核灰岩;中、下部为黄绿、砖红色中及粗粒砂岩 上石盒子组 P2S 523.50~470
503.17 上部为灰绿~紫红色灰黄、灰白砂岩与泥岩互层;中部为泥岩、粉砂岩和细、中粗砂岩;下部为灰色粘土泥岩与砂岩互层 下统 下石盒子组 P1X 45~9.60
63.57 顶部为铝质泥岩,含锰、铁质;中部为中粒砂岩夹细粒砂岩,中、下部为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偶见薄煤层;底部为中粒砂岩,含菱铁质结核 山西组 P1S 43.40~64.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