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渐江绘画与当代摄影艺术创作的共性(共4324字)
渐江绘画与当代摄影艺术创作的共性(共4324字)
摘要:渐江绘画艺术创作题材、元素都取写于生活,多以家乡景物、生活体验为基础,并研习前辈众家技艺之长,加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修成自身画风。当代摄影艺术界的彭祥杰、陈志勇、傅文俊几位大家是纪实摄影、专题摄影、观念摄影创作领域中的代表,他们的摄影创作同样反映出取写生活,研众修我,秉持交融演进的艺术创作理念。本文就创作理念上对渐江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的共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渐江绘画;当代摄影;创作理念
优秀的绘画与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取源于生活,通过作品反映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是作者用自身独到的艺术语言去表达生活情感的,是艺术家的生活态度、情感、阅历、审美取向的体现。这些并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避不开对前辈的研究,吸取他们在技术、艺术、思想等方面的精华,结合自己对生活与艺术的理解、感悟,修成自我创作风格。优秀艺术作品不仅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自我风格的表达,还是他们文化理念、文化素养的体现。下面以渐江绘画艺术与当代摄影艺术为例分析其创作理念的共性特征。
一、取写生活
渐江从武夷山回到家乡黟县后的创作多写家乡之景,因为这一带自然景物以黄山为最,所以渐江的绘画作品以黄山为主要取材对象,其笔下的黄山栩栩如生,形神兼备。50幅《黄山图》,写尽黄山雄奇于富丽,他对黄山的表达富有生活气息并独具一格。相对于仿前人并取材武夷、匡庐景物的作品,1649至1659年回归故里后绘写家乡景物的作品是渐江在绘画技法上初步形成个人风格的时期,它是在不断游历和写绘黄山的生活中逐步完善的。特别是他1659至1664年去世5年前的创作高峰期,个人画风完全定型。“就描写黄山的雄奇变幻而言,他不及雪庄、石涛。就描写黄山的飘渺开阔而言,他也不及梅清。但就探寻黄山之幽深,细腻的体验、吟味其一木一石、一山一洞、一溪一涧的美,并把这种美提到一种较深的精神境界而言,这却是他人都难以与渐江相比的。”[1]刘纲纪这句话揭示了渐江是以生活为基础绘写黄山的,说明生活体验与创作者的精神境界是息息相关的。《李可染论艺术》写到:“画家要读大自然、社会这本书,要真正深入客观实际,要熟读你要表象的那个范围内的大自然。”[2]艺术家只有去接近、观察和体味自身处生活环境,才能胸有成竹的去表现。在这种接触过程中会无意识发现更多别人看不到的细节,这往往就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当代摄影名家彭祥杰创作的《流浪大篷》专题作品,就是在与漂泊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的流浪人深入交往,用几年时间去了解、熟知,才体察这一群体的实际生存状况。作品通过记录来自社会底层表演者生活、练功、表演等台前幕后的人生悲喜剧,真切地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为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着中国艺苑样式而做的努力。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策划的专题《摄影家遇到服务员》,主要表现了黄山狮林大酒店冷菜间厨师、白案厨师、厨房洗菜工、大堂经理、保安部主管、餐厅经理、大堂副经理、酒店订房员、酒店摄影师、副总经理、总经理、原副总经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摄影家遇到服务员》丝毫不输于专业摄影,因为酒店服务人员天天生活在黄山之中,随时随地记录着变幻无穷、雄奇秀丽、多姿多彩的黄山风光,占尽取材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反映了艺术创作取写生活的真理。安徽省摄影家刘小兵擅长社会纪实摄影,《茶馆纪事》与《故乡》等专题系列作品就是他用影像凝固的方式去认识生活的,这有助于让人们在解读、品味他作品的同时对其影像中的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是缘于他对生活与生存的思考与拷问。这种取写生活而反映生存方式的理念,驱动着他用摄影的方式去追问生活。渐江着意绘写黄山自然风景、彭祥杰深入生活的摄影以及刘小兵对现实生活的拷问与思索,都是在践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现代艺术思想。
二、研众修我
渐江的绘画艺术显然与中国古代艺术渊源很深,从其作品中就可寻得董源、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米芾、米友仁、萧云等名家的绘画技法痕迹。在古代众多名家中,渐江尤其推崇倪瓒,渐江有诗曰:“传说云林子,恐不尽疏浅。于此悟文心,简繁求一善。”这表明渐江的确对倪瓒艺术有所继承,但在取法上是有选择的。“唐宋遗留看笔皴,自伤涂抹亦因循。道林爱马无妨道,墨沈何当更累人”之句更表达渐江取法前人的思想,即在取法前人时不应拘泥于笔墨,而应对其内在精神加以研究,更重要的是理解与去留。渐江研习前人修行自我的画艺在很多研究渐江的著述也有描述,如王泰徵《渐江和尚传》、闵麟嗣《弘仁传》以及在陈传席的论述中都有体现。同样,《流浪大篷》专题摄影作品的创作者彭祥杰也是不断接触、研究国外及中国摄影前辈的优秀摄影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