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乞巧文化艺术研究(共2691字).docVIP

甘肃陇南乞巧文化艺术研究(共2691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陇南乞巧文化艺术研究(共2691字)

甘肃陇南乞巧文化艺术研究(共2691字) 【摘要】乞巧文化是流行于我国甘肃陇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在乞巧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就是“唱巧”。“乞巧歌”主要以“娱神”(指娘娘神)为目的,歌词朴素,曲调自由、流畅,曲式以“一段曲式”为主,乐段具有比较完整的旋律音调,烘托出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 【关键词】甘肃陇南;乞巧节;乞巧文化 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是我国一个广为流传的传统女性民俗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七姐诞,是先秦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之一,现已成为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的传统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旧时代,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一名称的来源。 一、情感性特征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在乞巧中音乐点缀了整个活动的氛围,主要表现在唱巧这一环节。唱巧主要是在乞巧节以歌唱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各种情感。而“乞巧歌”的词谱大多是即兴自编的,歌词传达着人们的某些思想和观念,更表达了歌唱女子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和谐生活的向往。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受封建礼教和习俗的影响,不能自由恋爱。“乞巧”就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牛郎织女”凄美爱情故事的传说。“七夕夜”是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相逢之日,在这个欢快的日子里,女子盛装出演,借“乞巧节”的机会,用歌唱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追求,也表达了对封建礼数和习俗的不满。 二、审美性特征 乞巧活动体现出妇女的劳动品质美。“劳动是光荣的”,“勤劳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女人”,于是,做一名勤劳善良的“巧娘娘”,已成了当地妇女们的追求。她们通过唱巧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她们通常将历史典故中很多杰出的女性人物故事编入歌词里。比如有这么一段:“一唱巧娘秦香莲,手托儿女实可怜,巧娘娘,驾云来,我把巧娘接进门;二唱巧娘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巧娘娘,驾云来,我把巧娘接进门;三唱巧娘祝英台,柏木箕子柏木桶,千提万提提不醒,巧娘娘,驾云来……”在这些歌词中,妇女们将历史典故中的典型女性视为她们心中的巧娘娘,她们用这种表达方式,希望巧娘娘降临,能让自己变得更智慧,更灵巧。也充分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有感恩之情。唱巧还涉及到了一系列结构和美学的基本原则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以唱巧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来看,唱巧最典型的结构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二分性方案乐段。二是以唱巧的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主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来看,唱巧为对比乐段,四个乐句表现了“起承转合”的关系。三是以唱巧的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来分析,各乐句以几何级数呈等长的比例关系,因此唱巧是以方整性乐段为主的。四是以唱巧的和声与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为依据来看,唱巧是一个调性贯穿到底的结构。因此为单一调性乐段,在原调完全终止,体现出唱巧是收拢性乐段。 三、创造性特征 乞巧歌节奏较自由,两句调是乞巧歌中最流行的曲调。一首歌词再长,总是由上下两句组成一节,一般是以七字句为基础较自由的句式。不过,有时可以根据演唱实际需要,自由增添衬字和衬词。例如歌曲《乞巧歌》:巧娘娘,驾云来,给我教针教线来。巧娘娘穿的绣花鞋,天河边上走着来。巧娘进了院,天天教我做茶饭。巧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巧娘请上莲花台,天天教我绣花鞋。巧娘娘请来点黄蜡,天天教我绣梅花。巧娘娘来了献茶酒,给我赐一双好巧手。巧娘娘来了献油饼,教我越做越灵心。此曲都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因此为“一段曲式”。首句重复、节奏放宽、气息拉长、音区提高、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以雄壮的歌唱性音调抒发了妇女对生活的豪情壮志和坚定的信念。曲调自由、流畅,乐思材料单纯、统一、完整,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结构较为规整、均匀。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上,乐曲的主题主要是以乐段结构来陈述的,所以唱巧时表达出了完整的乐思。唱巧的结构将乐段一分为二,首句为上句,尾句为下句。对称方整,一呼一应,上句以属音结束提出问题,下句以主音结束回答问题,则形成了所谓的二分性上下呼应乐段。数板调以数板、说唱而得名,数板调所演唱的歌词字数、行数不规整、节奏自由。长短不一,短的以三个字为主,长的基本超不过十个字,多数都是围绕在七个字左右;句子结构虽然复杂,但意义丰富。例如歌曲《泼又泼》:泼又泼呀,泼又泼呀,白绫子缠脚乐又乐呀。用心梳妆。泼又泼呀,泼又泼呀,姊妹几个乐又乐呀。泼乱了。打扮哩,红绸子鞋上绣花哩。前一跳,后一摆,咯噔咯噔泼起来。泼端了,绣下的花鞋拐偏了,泼端了,泼乱了,绣下的花鞋拐烂了。数板调演唱时,往往是以歌伴舞的形式出现。姑娘们边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