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 年第 5 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No. 5 2014
第 54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54
(总 251 期)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51
* 收稿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黄 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275)。
① 许锡挥:《许崇清传略》,《许崇清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1 页;下称“中大版”。《许崇灏回忆
录》,未刊稿。
② 梁鼎芬:《番禺县续志》(宣统)卷 17“职官”,民国二十年出版刻本。《许崇灏回忆录》,未刊稿。
③④
《许崇灏回忆录》,未刊稿。
许崇清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发展
及其在中山大学的实践
*
黄 悦
摘 要:许崇清是 20 世纪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教育哲学家之一,亦是历史上执掌中山大学时间
最长的校长。他的唯物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形成于留日学习时期。民国时期,他参与筹备广东大学、国立中山
大学,任职于广东省教育厅,担任中山大学校长、代理校长职务,有机会将胸中丘壑付诸实践,他的学术思想和
教育哲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和国时期,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一文的发表为标志,他的教育理
念趋向成熟。在长达 18 年的第三次执掌中山大学期间,许崇清对学校校务、教务方面的实践工作及其对学术
科研的重视和推动,以及他对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考和应对,都是他所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的具体
体现。
关键词: 许崇清; 高等教育; 中山大学; 唯物主义教育哲学
中图分类号: K825. 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9639(2014)05 - 0036 - 14
一、许崇清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及其学术背景(1888 年—1920 年初)
许崇清是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的第五代后人,出生于 1888 年 1 月 20 日(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初八)。
他的父亲许炳暐由户部郎中转调山东济南帮办治河工程,当时黄河水质清澈,为历年少见,因此将新生
儿取名为“清”以纪念这个祥兆①。其后许炳暐升任江西盐运使,丁母忧服丧于广州,服满复官于江西洋
务局办差②。许崇清幼年时期随父母生活,及至 1894 年许炳暐病故,许崇清返回广州高第街随母亲朱氏
居住。在许氏族学跟随薛子敬、姚韵笙两位先生学习旧学和新学,因为天资聪慧常获得先生的称赞③。
1900 年许崇清应童子试,“初试发榜,竟得复选,并能终场,余母之心甚慰”④。同年许崇清随兄长许崇灏
前往湖北武昌,寄居在姑父冯子材家中,入读博文书院,此后毕业于博文中学校。博文书院是教会学校,
许崇清在此接触到算术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督教教育和道德观念。博文书院地理上邻近两湖书院,
63
许崇清得以与宋教仁、黄兴等结交往还,从而受到了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①。1904 年,许崇灏和许崇清
到南京投靠叔父许苓西,1905 年许崇清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②。
许崇清到达日本后,入读第七高等学校③。就读期间,许崇清学习成绩优秀,因在数学课上采用有别于
老师教导的方法解题而受到赞赏,有一次考试得了 102 分。某次学年终结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但日本规
定第一名不能是外国人,只好将他降为第二名。当是时,日本正处于欧美科学文化大量翻译传入的时期,
许崇清在其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吸收的西方文化占有压倒性地位,当论及国人不满向来的生活和思想,寻求
新出发点时,他认为:“我们寻求创造的出发点的地方,不在国故,却在欧洲民族的生活和学理。”④
同时,日本也是许多中国先进思想学人和革命者聚集活动的地方,许崇清在这个大环境中受着影
响,他经常阅读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民报》,导致有中国同学警告他:“看《民报》回国是要杀头的。”⑤孙
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于 1905 年在东京成立,日本正是其招收成员和策动革命的基地。1911 年,
许崇清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为机关刊物《民报》撰写文章,向留学生和国内青年传播新知识和革
命信息⑥。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许崇清停止学业回国参加革命活动,1912 年重回日本继续求学⑦。许
崇清在第七高等学校毕业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攻读教育学和哲学;1918 年大学毕业后进
入研究院继续深造,研究题目为“修身教授”(可理解为道德教育)⑧。
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是许崇清走上学术道路的起点,他在自述文章《关于我的学术思想》中提到:
“我在大学时,是由哲学而社会学,最后才走上教育学这条路来的。我搞哲学时,搞的是新康德哲学;我
搞社会学时,搞的是孔德社会学;我搞教育学时,搞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总之,那一学科的主讲教授
是那一学派的,我也跟着搞那一学派的东西。”在对各个学派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之后,许崇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