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楼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胡楼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沛县栖山镇胡楼村新农村建设
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 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位于栖山镇最北部,距栖山镇7.5公里,距京沪龙河路1.6公里,北与鹿楼镇接壤,东西各与刘庄、康庄相伴,南与郭靛池接壤。
2.自然条件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13。8℃,年平均降水量757。8毫米,年日照时间230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6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2%。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50-93)2002版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4、《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沛县总体规划
8、现行的其他相关规范及建筑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
9、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原则及设计理念
1、规划目标
总体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对使用者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加大土地的利用率,在容积率大大提升的前提下,让居民拥有更大空间的集中绿地,使村民更多的回归自然,使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相互依存,提高小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把胡楼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遵循环境与资源,需求与供给可持续发展原则,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对各项用地和设施做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与规划。建设理想的可持续社区,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健康和更优质的生活空间。
(2)坚持 “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3)坚持规划的可操作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不仅要有前瞻性,同时也必须保证其可实施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优化规划方案,形成最佳的规划效果,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3.规划理念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绿色城市”
规划区内可开发的项目内容丰富。通过借鉴西方新城市主义的发展理论,同时根据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营造完美的生活,休闲社区,其中包括居住,娱乐,商业服务等功能与空间的交融,城市与自然区域,建筑空间结构特征的共存,空间界面简洁明快,以及更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更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2)“人本主义”
规划中注重空间使用主体——人的感受,通过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舒适的文体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可识别的场所空间,同时让空间具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3)景观的结合和渗透
结合当地人文,自然环境和地域特征,采用统一的主题,并使主题景观和从属景观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吸引住户进行休闲活动,使住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力,提高知名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 整体规划设计
1.功能分布
“一环一脉,一心”
“一环一脉”是指区内机动车交通系统,一环解决了居住地块的整体机动车交通,一环解决了居住地块的整体机动车交通,而一条弧形道路则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尽量减少机动车对小区的噪音干扰,连接各个组团以及建筑单体,使居民最快捷的入户。同时,整个机动车路网自然分割出地面停车空间以及大量的集中绿地,打造了便捷的社区生活和优美的社区景观。
“一心”是指小区有一个结构核心,同时也是空间中心,是小区呼吸的开放点,为小区居民提供了集中娱乐的休憩场所。“一心”和小区主入口连接,引领着整个小区空间结构和景观,同时通过绿化的点,线,面结合而将绿化引入组团内部,形成良好的绿化体系。
2.道路组织与停车
采用新农村建设“人车分流”的道路规划理念。
小区的机动车系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状用地,把经可能大的景观留给居民的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小区的可达性与经济性。
小区的步行系统沿景观系统设置,能有效直接的达到每户,又能提高步道系统的趣味性及环境感。
小区的停车位集中在小区的北面,集中而统一,方便管理。
3.景观规划
居住区着重强调社区环境塑造,把社区生活空间作为艺术研究对象,从而营造出具有园林生活情调的康居环境。将景观渗透到小区的每个角落,创造可达性共享性强的景观,达到“园里面种房子”的效果。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状况,并加以研究和利用,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使之与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和协调,其中包括道路的布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