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08-09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VIP

云南省玉溪一中08-09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玉溪一中08-09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云南省玉溪一中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 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濒危(pīn) 粗糙(cāo) 摒弃(bìnɡ) 谑而不虐(nüè) B.佳肴(yáo) 抹布(mā) 癖好(pì) 惫懒(bèi) C.滂沱(pánɡ) 狙击(zǔ) 毗连(bǐ) 怙恶不悛(ɡù) D.黯淡(àn) 丛冢(zhǒnɡ) 攫取(jué) 模样(mó) 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藕断丝连 消遣怂恿 唐突 涵养 B.无精打采 莫名其妙 气慨 拙劣 C.要言不烦 理曲词穷 宛转 踌躇 D.轩昂壮丽 雕粱画栋 酒肆 徇葬 3.下列各句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热爱足球事业,即使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仍驰骋在绿茵场上。 B.如果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做好,就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 C.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把价格再往下降。 D.如今方正集团的激光照排技术已经走向世界,这不免会使发明者王选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4.下列各句中画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对这两支球队之间多年的积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筹,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D.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药》这部作品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现实。. B.《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人物形象。问世以来,备受文学爱好者喜爱。C.玛蒂尔德为了一夜风光,竟以一串项链为代价,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D.陈奂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中国农村寻求生活变革的新农民的典型代表。. 6.下列各句对作品作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传奇是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文言小说。与志怪小说不同的是,唐传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结构比较完整,语言工丽,作品都具有较完备的艺术形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日趋成熟。 B.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为《羊脂球》、《项链》等。 C.世界文学史上有两位作家写过《狂人日记》,他们是俄国的果戈里和中国的鲁迅;有两位作家写过《唐璜》,他们是英国的诗人拜伦和法国的喜剧大师莫里哀。 D.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都属长篇章回体小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文与画·古文二百篇》序 文学是语言艺术、时间艺术;绘画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这两种艺术的通感,一般只能建立在意象相同即物我交感时对象提供的感受的一致上。例如读到一幅草木零落的秋景图,不禁要想起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有时也因人因事触发而使文与画沟通,如读文同的《墨竹图》而想起苏轼纪念他的文句“故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如此等等。 然而,在中国文与画的传统中,两者却有别样沟通的因缘。中国画的大宗和主流是文人画,晋唐以降,顾恺之、王维等大批文学家也是画坛巨匠,或为开派人,或为一时巨擘,宋明至今,此风不绝,画家兼通文事者比比,无庸详举。读画人的欣赏习惯,也轻视“匠气”,遂使不是文学家的画师,也向文人画看齐。既然画家与文学家一身二任,宣泄于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思想和情感,自然和宣泄于画幅中的思想和感情相通,文心与画意仿佛其人,这也是自然之理。这就使中国文学与中国绘画格外有沟通的因缘。中国的画家还特别喜欢从优秀的古文作品中觅取题材,或取其整体,或取其形象的局部,乃至一词一句,加以发挥,这种情况也是人所共知的。传世名画中,以《洛神赋》《兰亭序》《桃花源记》《赤壁赋》等名文为画题者络绎不绝,更使文与画交相辉映,各竭其妙。至于小说人物之摹为绣像,文学故事之演为画材,则更为普遍。小说人物绣像几乎可见于各种流传广泛的小说文本,文学故事画则可于近世的连环画中屡见,成为大众化的文画结合体。 文与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艺术表现方法上两者的用武之地各有长短。有画面上所不能尽而文笔得以委曲表达的情况,也有文笔所不能显豁而画面可以生动描摹的情况,更有两者互济互补、相得益彰的情况。本书选收古文二百余篇,并系统地配以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