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概念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等。 2、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于侵入。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班病害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 第一节 化学因素 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调、水分失调、空气污染以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等。 一、植物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这些因素可以诱使植物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deficiencies )或多素症。 缺素症与多素症 缺素症(deficiencies):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素的比例失调。P186 表7-1。 1)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 2)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过量所致。如饲料粪、肥害、 药害、盐碱地。 环境污染 1、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酸雨(SO2+H2O)等。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臭氧(O3)、二氧化硫(SO2)、氢氟酸(HF)、过氧硝酸盐(PAN)、氮化物(NO2,NO)、氯化物(Cl2HCl)、乙烯(CH2CH2)等。p188 表7-2。 3、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均可造成植物化学伤害。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发生斑点或条纹斑。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如石硫合剂。 慢性药害:逐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变温(温差过大)。 2.水分湿度不适:水淹(沤根)、干旱(萎蔫)、水分骤变(裂果)、干热风(卷叶)。 3.光照不适: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 *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