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演示的探究和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加强实验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教师更要重视做好演示实验,因为它可以给学生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作一些改进,烧杯、塑料瓶、集气瓶、喷壶、试管等;二氧化碳、蜡烛、石蕊试纸、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等。
二、实验探究的方案
1、 用铁片弯成一个小阶梯,用酒精灯稍加热。将两支长短相同的蜡烛趁热按在铁片上,待冷却后,蜡烛即固定在铁片上了。将此置于烧杯中。手握集气瓶,将其中新收集的二氧化碳顺烧杯壁缓缓倾倒入烧杯同,可看到小蜡烛由下而上熄灭。如图17-1。由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教师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2、用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内陷。如图17-2。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用吸水性较好且有一定强度的纸折四朵小花,将其完全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后,再浸入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直到纸花变成明显的紫色为止。
向第一朵小花上喷稀醋酸(或稀盐酸等),纸花变红色。说明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向第二朵小花喷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将第三朵纸花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也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第四朵纸花先喷水湿润,再放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此时有酸存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如图17-3。
取出第一朵和第四朵变色的纸花,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第一朵纸花不变色,第四朵纸花变紫色。由此说明碳酸不稳定,遇热分解。
4、在试管中取5 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探究的评价:
1、 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易成功。该实验烧杯容积要适当,过小,倒入的二氧化碳很快充满整个烧杯,导致上下蜡烛几乎同时熄灭。烧杯太大,二氧化碳量不足,下层蜡烛熄灭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烧杯宜以150 mL,集气瓶用250 mL为宜。
2、证明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效果很好。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中,纸花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纸质太软,浸泡时纸张易泡化,纸花不成形,纸质太硬,石蕊在纸花上不易形成较均一的紫色。向纸花上喷酸时,由于喷雾的不均匀,纸花上出现红色斑点,而不是均一的红色。
4、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时,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要控制好。出现明显的浑浊即停止通入二氧化碳。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液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
四、 实验的改进
1、为避免倾倒二氧化碳失败,可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如图17-4。点燃阶梯上蜡烛,从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就可看到下层蜡烛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熄灭。当然,通入二氧化碳的速度不可太快,太快蜡烛熄灭的时间差太小,不易分辨。
2、 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可选用以下实验。
如图17-5所示。在铁架台上挂两个纸袋(或塑料袋),调整,使其平衡。向右边的纸袋内倒入二氧化碳,可明显看到杠杆向右侧倾斜。从面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 如图17-6所示。取一只天平,在天平左边放一只250 mL的烧杯,用砝码平衡。再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可明显看到天平向二氧化碳一侧倾斜。以此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取一只大的空烧杯(1000 mL以上,也可以用小塑料桶代替),盖上玻璃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杯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如图17-7,用滴管头醮些洗发精溶液,吹起空气泡,轻轻摆动滴管头,让空气泡落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大烧杯内。空气泡可以二氧化碳中飘浮一段时间。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如图17-8所示。还可以用极薄的塑料袋吹成一个小气球,放在大烧杯内,再向烧杯底部通入二氧化碳。气球能缓缓上升到烧杯口部,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五、创新思维
1、能否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纯度?
用排稀酸法收集不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测得如下数据。
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CO2体积(%) 80 60 40 20 10 空气体积(%) 20 40 60 80 90 木条燃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年级上册概念复习MicrosoftOfficeWord97-2003文档.doc
- 四年级下册期末综合练习2.doc
-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doc
- 四全册单词词组.doc
- 四上 unit2_34678.doc
- 四上第2单元教案4.doc
- 四上各单元知识汇总.doc
- 四上期中模拟.doc
- 四数期中考试.doc
- 四下Unit2课堂练习.doc
- 《模具数字化制造中的智能加工路径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汽车制造企业环境绩效的协同效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摄影器材行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研究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赋能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合唱训练中音乐技巧与情感表达的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数学“实用性阅读”教学策略与数学思维训练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与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与主教材融合下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轨道交通车站智能化支付系统与乘客消费行为研究.docx
- 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创新案例分享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