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2-2013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VIP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2-2013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江一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体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 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 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 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中贯穿始终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取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 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 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 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 4.明代江浙地区出现了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中介)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上述材料体现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 ②商业市镇分布密集 ③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④农产品商品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古代女子列入“闺节”、“闺烈”的烈女节妇,唐朝为51人,宋朝为267人,明朝为36000人。这种变化趋势表明 A.礼教束缚渐趋强大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夫权社会基本形成 6.1898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撰写的《劝学篇》分内外篇,内篇有同心、教忠、明纲等篇目,外篇有农工商学、兵学、铁路等篇目,强调“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由此可见,作者 ①开创学习西方的先河 ②固守“农本商末”的思想 ③具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④旨在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①官营工商企业要起带头示范作用 ②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企业 ③加强政府对民营工商企业的监管 ④重视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有段史料记载:“等待什么呢?国际联盟的援助吗?非战公约或九国协约的效力吗?英、美等之调解,或日本自动撤退吗?抑或坐待所谓满蒙王国建立政权巩固后,再启动手吗?等什么,等至何日?”请问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何者? A. 1895年《万国公报》的报导 B.1919年《新青年》的评论稿 C.1932年上海《申报》的社论 D.1971年《大学杂志》发刊词 9.1919年6月10日,天津总商会致电北京政府加急电报:“本日仅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极为震惊的北京政府在当晚发布了准免章宗祥职务的命令。材料不能表明 A.惩办卖国贼是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之一 B.五四运动已扩大为广泛的爱国运动 C.初登革命舞台的无产阶级力量巨大 D.五四运动已威胁到蒋介石政府的统治 10.以下是19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