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救災英雄譜.doc
抗震救灾英雄谱
英雄征战去不还
——追记中国移动“抗震灾、抢通信”一等功臣刘建秋
新华社记者刘谨
刘建秋再没有醒过来,不仅他的家人悲痛万分,所有熟识他的人都不禁扼腕叹息,因为他不仅是汶川地震的遇难者,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5月16日,
他在四川理县通信光缆抢修现场被余震引发的飞石击中,壮烈牺牲。而此前,在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他都冲锋在第一线。
他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英雄战死沙场,死得其所。
面临危险,没有退却
汶川地震发生时,由刘建秋担任队长的中国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施工队,正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进行“村通工程”建设。地震导致中国移动米亚罗-理县—汶川光缆线路多处中断,汶川、理县瞬间与外界失去联系。接到上级“各施工队伍立即停止施工工作,立即投入震后抢险救灾”的紧急命令,刘建秋随即带领36名队员昼夜兼程赶赴理县。
悲壮的一幕发生在5月16日下午1时许。刘建秋的同事、灾难中另一位受伤者李维祥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正在马尔康到理县之间的高家庄施工,余震突然就发生了。当时就看到满天的石头,像下雨一样,根本没地方躲。当时很多工友背对着山低头铺光缆,看不见山上有石头下来。这时候,刘建秋大喊:‘赶快往安全的地方跑!’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就是那么几秒钟,如果不是组织我们撤离,他应该也有时间跑。当时我们俩离得很近。”李维祥说,“后来我被飞石打中,就昏过去了。”
高家庄四面环山,峭壁陡立,通往理县的317国道必须经过一段高近150米的大片裸露岩壁。几天来,路面被震落的石块和树枝堵塞成“S”形大转弯。疏松的岩石不时从石壁上滚落下来,卷起阵阵尘土。
当地村民描述了当时的骇人情景:16日下午大约1时半,大地突然开始剧烈地震动。刹那间,房屋断垣剥落,悬崖飞沙走石。一连串鸡蛋大的石头呼啸着从头顶飞过,砸进路边的江水。不到一分钟时间,天空已经一片漆黑,高家庄顿时不见天日。不一会儿,飞泻而下的乱石已经把道路完全淹没。
此前,刘建秋已连续三天带领抢险队员奔忙在理县山岭乱石间,全力抢修通信光缆。由于余震和山体滑坡不断,光缆4次修复,又4次被滑坡飞石打断。
16日险情发生时,刘建秋本可以飞跑撤离,可是眼见自己的队友被砸伤,身为队长的他忘记了眼前的巨大危险,没有退却。这时,一块铁饼大的飞石击中了他的肩部,顿时鲜血淋漓,骨头砸断,白花花的断骨刺破皮肉露了出来。
队员们将他送到附近第三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的临时医疗所进行紧急救治。然而,因伤势过重、出血过多,刘建秋于17日上午9时停止了呼吸,时年36岁。
披荆斩棘,英雄本色
同事们对刘建秋在危急关头的英勇表现并不惊奇,他们说,队长从来就是个吃苦耐劳、责任感极强的汉子。多年来,施工环境最恶劣、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地震前不久,奥运火炬登顶珠峰的壮举震撼了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面也有刘建秋的一份心血。
中国移动成都通信建设工程局工程一处业务部主任王健说,作为珠峰壮举的技术前奏,2005年6月,刘建秋所带领的工程队铺设珠峰网络从定日到樟木口岸的光缆。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他们住在藏民废弃的旧房中,皮肤黝黑,嘴唇龟裂,将近100公里的光缆。他们用了一个半月就架通了,比原定工期提前了10天,创造了工程局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当时他和同事潘龙打赌,潘龙说他的工程队最多能一天架设120根电杆,但刘建秋和他的工程队架设了150根,他赢回了一箱啤酒。”回顾这件趣事,王健语带感伤。
今年初,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刘建秋主动请缨,奔赴江西灾情最为严重的遂川县抗雪救灾。当他和队员们到达时,那里已断水、断电、断通讯17天了,到处是冰天雪地。盘山公路两旁的光缆电杆,早已不堪厚冰重负,随处可见倒塌的电杆滚落山谷、断裂的光缆纵横山间。
这里温度极低,连驻地室内的楼梯扶手、地面都结着厚厚的一层冰,脚下薄薄的绝缘鞋已难敌寒冷。刘建秋总是原地跺跺脚,又开始工作。在上山排除障碍时,刘建秋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为队员们加油鼓劲,一边披荆斩棘,在冰凌林立的树丛中,硬是砍出了一道抢修通道。下山的时候,他的衣服、裤子全被打湿了,脸上、手上都被冰凌划出一道道血痕。
当大家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时,他只是淡淡地说:“现在辛苦点,灾区百姓就能早日通上电话,值。”
英勇归英勇,但刘建秋从来不蛮干,他从来都是一个很讲分寸的细心人。地震前在阿坝参加“村通工程”施工时,县城离他们的施工所在地近170公里,每给工人们采购一次伙食他就要长途奔波。但是面对河里繁多的鱼群,他的工程队没有捕食一条,因为当地藏族的风俗不能吃鱼,他严格要求施工队尊重民族习惯。
待施工完毕,藏族群众称赞他们说:“古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