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
我国人口增长统计表
年份
人口(亿)
1949
5.4
1982
10.3
1990
11.3
2000
12.9
?
据统计:我国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大约出生1900万人,减去同期死亡人口,每年净增1300万,相当于现在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文盲半文盲(%)
6.72
0.6
1.0
0.3
大学程度以上(%)
11.5
46.5
31.4
30.7
招聘会
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
自然资源
总量
人均拥有量
耕地面积
3
126
森林面积
8
107
草原面积
2
76
淡水资源
6
55
矿产资源
3
80
问题探究——我国的资源问题
材料: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中国每创造1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英国的2.97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中国2004年,钢铁、煤炭、水泥年消费达世界的25%、30%和50%;但GDP只有世界的4%。
目前,我国600余座城市,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 .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已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最近十多年来,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基本禁止了发菜、甘草、麻黄草等固沙植物的滥挖,一些地方治理沙漠化取得了成功。
为了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
办起了羊绒衫集团
大规模地发展养羊业
过度放牧
草原退化、水井干枯
经济萎宿、牧民生活走向贫困
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发展问题
我们的问题
实质
怎么办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及影响(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是 、 、 的关系 ,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要走__________之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我国存在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1.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②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③我国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④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许多大城市严重缺水,我们应该( )
①依法治国②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③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过于富裕,搞经济增长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过快的就业需求。这说明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 )
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②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③ 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使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探究一
为了解当前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形势,李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搜集相关数据制成了下图
从上图你可以获取那些信息?要解决图中反应的问题,我国必须那些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探究二你认为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探究三,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列中来,请你发出绿色倡议
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少开私家车,多不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从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物品,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垃圾分类投放;积极行使监督权,为改善环境建言献策等
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