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使用和注意事項.ppt
案例描述 2013 年6月9日8:05,某国外项目部使用3#塔吊倒运不锈钢墙肋,此次吊装使用两根5 吨吊带吊运(一次吊运墙肋58 根,墙肋长6m,重约3.48t),吊物(墙肋)上存在棱角,吊带与吊物间未进行隔离防护,当吊物(不锈钢墙肋)吊运至3FX 屋面梁附近时,塔吊进行制动落钩,导致吊物与吊带间瞬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在瞬间的冲击力作用下,吊物将其中一根吊带切断,随后吊物倾斜下落并从另一根吊带扣中滑脱,成垂直状整体下落至13.3m 平台(坠落高度21.4m),吊物较低一端着地后顺势倾倒并散开,砸到一侧准备摘钩的中方员工杨某(杨某距离吊物着地点约3.5m),造成杨某头部受伤,右臂骨折。后经医院5 天救治后,于6 月14 日10:02 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吊物(墙肋)存在尖锐棱角,吊物与吊带相接触部位无保护措施,导致吊 装过程中对吊带形成切割。 2.为使吊物能够从已安装完毕的钢梁中间落下,塔吊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制 动,造成吊物与吊带间瞬间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摘钩人员与吊物垂直落点间的安全距离不足。 间接原因 1.工长忽视高风险工种授权管理,违章指挥,安排非司索人员进行司索作业。 2.毛某、巴工1、巴工2 三人未经过司索培训授权,不具备司索知识及技能。 3.塔吊指挥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未能执行吊装安全管理规定和“十 不吊”原则,同时未制止非司索人员进行司索作业的行为。 4.项目部未严格执行高风险工种授权管理和起重吊装安全管理规定。 纠正和预防措施 技术措施 1.增加吊装过程中吊带保护措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2.规范高风险工种授权管理,严格筛选司索人员,定人定岗进行专职操作, 定期进行理论及实操培训考核。 3.塔吊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管理,每台塔吊均有一名中方人负责;为项目 部全体起重指挥尤其是巴方人员制作“十不吊、五不挂”双语胸卡,以便及时学习。 4.完善使用吊带吊装作业带载制动风险识别。 培训考核 1.组织对工长、班组长等一线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责任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 核,提升各单位的自主安全管理意识。 2.建立与巴工的有效沟通渠道。 3.完善并落实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4.培养施工队和巴工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大现场安全监控力度。 2011 年1 月8 日16:42,某项目部在1 号核岛3#安全厂房APC 壳外侧进行拆模作业(某劳务公司负责现场施工)。,现场3 号塔吊配合作业(某塔吊公司负责塔吊运行管理,当班司机王某,指挥娄某)。由娄某指挥将拆下的模板吊运吊运至下方的HDC 模板堆放区,第一块模板(模板1)吊运完成,在第二块模板(模板2)落钩就位时,刮到模板1 上方,致使已就位的模板1 倾覆,站在模板1 操作平台上准备摘钩的员工潘某随倾覆的模板坠落至地面受伤。 案例描述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塔吊指挥在指挥模板就位时,在小车停止变幅后,未准确判断吊物位置, 贸然要求司机继续向前变幅小车的指令,而未要求司机停止落钩,拟采用一次性将吊物就位的吊装方法,在机械的延时和现场阵风的双重作用下,小车越过已就位的模板并出现旋转,落钩过程中吊物刮到已就位的模板。 2.作业人员在模板1 摘钩后未下到安全位置,图省事、冒险作业。 间接原因 1.班组内部安全监督缺失,未对班组成员冒险作业的行为及时指出和纠正。 2.安全措施未落实,项目部对模板立放时的加固方法已有明确规定,事发现 场倾覆的模板并未按照规定进行有效加固。在塔吊指挥多次提醒模板放置时与底面夹角过大时,班长仍未安排人员进行加固处理。 3.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交底未对当日的作业风险进行辨识,作业人员对当日 作业风险认知不足,未明确告知作业人员在模板拆除和吊装过程中应具体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对现场塔吊指挥和司机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完善定期培训考核机制。 2.完善司索工等高风险作业人员的培训授权管理,严禁非授权人员从事高风险作业。 3.加强对班前会、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工作有效性。 4.改进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措施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指导,根据现场实际对现有模板堆放方案进行升版,明确各类型模板堆放的方式和加固的要求。 案例 2010 年2 月14 日晚,工业安全巡检发现:L1MX 两个脚手架的完工信息牌信息不完整,未注明“最大承载人数”。存在以上问题的作业现场有:L1CEX 汽侧检修人孔门(某公司)、L1GSS155VV 更换阀门(淮南公司)。 2009 年12 月27 日上午,L2CEX001MO 电机吊装时脚手架平台上站了4 人,而脚手架完工证标注的是“最 大承载量为2 人”。 1. 针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导致脚手架夸塌 B、应注明最大承载人数 C、应该暂时停止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方案——基于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docx VIP
- 2024-2030年中国随身MIFI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动态分析研究报告.docx
- GB50660-2024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pptx VIP
- 生物物理学课件集锦.ppt VIP
- 2022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DB22T 5016-2019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ocx VIP
- 下料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招投标培训(完整版)课件.pptx VIP
- 2024广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公需课答案.docx VIP
- 全网最齐全的水电定位注意事项.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