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届上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docVIP

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届上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共39分)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栏楯(shǔn) 浸渍(zì) 庐冢(zhǒng) 羽扇纶巾(guān) B.修葺(qì) 编篡(zuàn) 歆羡(xīn) 越陌度阡(mò) C.噌吰(zhēng) 暮霭(ǎi) 桀骜(ào) 偃仰啸歌(yǎn) D.逡巡(qūn) 踟蹰(chóu) 子衿(jīn) 纵横捭阖(hé)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________人心。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_________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流言 振奋 虽然 B.流言 震撼 虽然 C.谎言 振奋 即使 D.谎言 震撼 即使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C.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D.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一位年轻的学子,毅然随着科考队来到那荆棘丛生、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忍受着“三月不知肉味”的煎熬,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 B.中国经济学家提醒中国外贸部门:“吃小灶”不足取,因为以长期财政补贴刺激出口会破坏经济平衡。 C.杭州一博击俱乐部给人提供一条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可是用真人为标靶,不但哗众取宠,更有不尊重人格之嫌。 D.不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而试图通过对教材的修订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折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对于改变目前的应试现状是无所裨益的。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字明允,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B.《诗经》广泛地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气息,《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C.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D.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并且长于议论,除“三苏”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作家还有王安石、柳宗元、曾巩。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