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第三节 知觉概述
第四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儿童感知觉的特点及培养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客观事物是感觉产生的源泉。
例如:1、运动变化的事物属性以振动、光色、气味、力度、温度
主体获得外界事物的声响、光亮颜色、嗅味、硬软、冷热
2、身体位置、运动、内脏器官功能状态
主体提供姿势、饥渴、肿胀
内外感觉信息使人脑获得了事物最初级的映象
感觉的特点
因为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所以它往往只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
1、直接刺激引起,感受客观事物存在真切
2、感觉反映单一、形象模糊
只靠感觉,我们无法清楚辨别事物,更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与认定。
感觉的作用
感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它却蕴含着重要的意义
1、感觉是主观世界最前沿,是主客观世界的联结,物质和精神转换的起点。
2、感觉是心理现象的发端,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3、感觉是维持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加拿大心理学家伯克斯托“感觉剥夺实验”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
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
第二节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是脑的机能,它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某一功能的反射活动。
分析器:人和动物感受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结构的称谓。(巴浦洛夫)
分析器分类:1、感受器(位于感觉器官中,接受内外刺激)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获得并初步加工的信息向内传导)
3、大脑皮层对应的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工)
不同分析器不止一种功能,但单纯的感觉往往是其中某一功能启动的结果。如:视分析器有分析明度、色调、饱和度等功能
红色——色调分析功能被启动
三、感觉的分类
按照刺激物来源及感觉器官位置
(一)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共同特征:1、感受器分布表浅,便于接受各种外部刺激信号。
2、其感觉映象鲜明生动
(二)内部感觉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共同特征:1、感受器分布于机体深处,便于接受有机体内部的刺激信号。
2、其感觉印象较为暗淡、朦胧。较大不确定性,模糊且定位不准。
(三)痛觉
没有自己的专门分析系统,任何强度过大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都会引起疼痛感。
生物学意义:是有机体的警报信号,使主体能够监督各种有害刺激,引起警惕并设法排除或避免,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感觉分类一览表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内外环境的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感觉,但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人的感觉,这与刺激物大小、人身心状态有关。
一、感受性及分类
(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受性:主体对客观刺激的感觉能力
通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
刺激量常常是物理、化学的客观单位描述
(二)感受性分类
1、绝对感受性:
含义:主体觉察起码刺激量的能力,它要回答的是有无感觉的问题。
它用绝对阈限来度量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最小刺激量
研究表明: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反比关系
E=绝对感受性,R=绝对阈限
关系为: E= R
2、差别感受性
含义:主体已经引起感觉后,能否随着刺激量的继续变化,发现感觉差别的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