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行线的特.doc平行线的特.doc平行线的特.doc

《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 郑家中学 崔 兰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本节的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特征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问题。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建立平行线的数学模型,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四、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的区别,综合运用。 五、学情分析: (1)从知识结构上分析,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条件,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特征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2)我校处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设计策略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思想和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十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猜一猜、探究发现、小练习、做一做、实践应用、经典例题、随堂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一)复习回顾: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你有什么方法? 目的: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前一节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复习,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又可“对比发现,加深理解”。 (二)猜一猜:已知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截得的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什么关系 目的:复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位置 , ab14325 867ab1 a b 1 4 3 2 5 8 6 7 a b 1 4 3 2 5 8 6 7 (三)探索发现: 合作交流一: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a,b被 直线所截, 测量同位角∠1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 方法一:用量器度量。 方法二;叠合法 图中还有其它同位角吗?它们分别相等吗? b5 b 5 7 6 3 a 2 4 c 合作交流二:如图直线a∥b,问:内错角∠4和∠5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它内错角吗?它们分别相等吗?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合作交流三:如图直线a∥b,问:同旁内角∠4和∠6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关系?图中还有其它同旁内角吗?它们分别相等吗?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以上问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度量,推理回答。还设计了相应的课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通过操作、观察,得出结论。 目的: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项:(1).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体验。 (2).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敢于质疑; (3).要培养学生用合情说理的方法进行说明,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小练习 完成并比较。如图: (1)∵a∥b(已知), ∴∠1 ∠2( ) (2)∵ (已知), ∴∠2=∠3( ) (3)∵ (已知), ∴∠2+∠4= ( ) (五)做一做 如图,已知直线a∥b, ∠1=50°, 你能求出∠2、∠3、∠4的度数吗? 目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特别是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时,往往应用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