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测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书写在答题纸上。
2.第Ⅰ、Ⅱ卷选择题答案确定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主观题的答案一律书写在答案纸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邢 莉)
1...............?(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注: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以为不侔也??? ?侔:等同?????B.卒然有急????卒:突然?????C.案秦之故地????案:按照?????D.信哉!夫高祖起微细?? ?信:确实???5.以下各组句子中,与高帝定都关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①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③秦地被山带河????????此亦天下之而拊其背也????? ⑤留侯明言关便???? ??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A.????B.????C.????D.??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B.刘敬本姓娄,因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赐姓刘,拜为郎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林省舒兰十八中09-1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 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含解析.doc
- 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含解析.doc
- 吉林省2009年高三复习质量检测(理综).doc
- 吉林省长春市137中学2010-2011届高二物理期末考试卷.doc
- 吉林省长春市09-10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doc
- 吉林省长春市09-10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doc
- 吉林省长春市2009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doc
- 吉林省长春市09-10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英语).doc
- 吉林省长春市09-10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doc
-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B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内蒙古网友回忆版).docx
-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B类).docx
- 新中国初期外交建树教学课件.ppt
- 在集团2025年上半年党建、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B类)(网友回忆版).docx
- 2019年1月天津市定向招录选调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精选).docx
- 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B类)(网友回忆版).docx
- 海上英魂教学课件.ppt
-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课件.ppt
- 2023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测模考大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