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05-20第2章物理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类 3)三类线: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4)四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 10BASE-T/100BASE-T。 * 种类 5)五类线: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6)超五类线: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 * 种类 7)六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 * 超五类 * 制作方法 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 568A与568B。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 制作方法 568B:橙白--1 橙--2 绿白--3 蓝--4 蓝白--5 绿--6 棕白--7 棕--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 双绞线的顺序与RJ45头的引脚序号要一一对应。 为了保持最佳的兼容性,普遍采用EIA/TIA 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注意:在整个网络布线中应该只采用一种网线标准。 * 制作方法 根据线两端连接的设备的类型,可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 直通线(平行线)就是按前面介绍的568A标准或568B标准制作的网线。 而交叉线的线序在直通线的基础上做了一点改变:就是在线缆的一端把1和3对调,2和6对调。即交叉线的一端保持原样(直通线序)不变,在另一端把1和3对调,2和6对调。 * 直通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不同性质的接口 ,PC to Switch/Hub,Router to Switch/Hub。直通线的做法就是使两端的线序相同,要么两头都是568A 标准,要么两头都是568B 标准。 * 交叉线:一般用来连接两个性质相同的端口。比如:Switch to Switch,Switch to Hub, Hub to Hub, Host to Host,Host to Router。做法就是两端不同,一头做成568A,一头做成568B 就行了。 * 国外品牌: 1)安普(AMP) 2)康普(AVAYA) 3)西蒙 4)朗讯 5)丽特 6)IBM 国内品牌网线: 1) TCL 2) 一舟(SHIP) 3) 清华同方 * 网线的制作方法 * 物理层设备 中继器(Repeater) 集线器(Hub) * 小结 物理层作为OSI模型的最底层、也是各层通信的基础,在计算机考研网络模块中,需要重点复习。 我们要掌握的概念有: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编码与调制、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等基本概念。同时,网络技术中有名的两个定理(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及其表达公式,需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与应用。 这部分还涉及到综合布线相关知识,如: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物理层设备(中继器、集线器)及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 作业 * * * * * * * * * * * * * * * * * * 2.4.3 数字传输系统 脉码调制 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的基本原理 采样周期 T t 信号 t 采样 1001 0011 1100 0010 t 编码 t 解码 t 还原 T=125us 每秒8000个脉冲 * A 2/4 A/D A/D D/A D/A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 交换机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主要制程-My数位学习.doc
- 1.1以太网测试方案.doc
- 1.1场景图形初步.doc
- 06218_无线网路与行动计算.ppt
- 1.1船上紧急情况的种类1.2船舶应急计划1.3船舶应变部署1.4船上训练.ppt
- 1.1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研究.doc
- 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ppt
- 1.2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操作系统.ppt
- 1.3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ppt
- 1.2基本通信系统.ppt
- 2014年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doc.doc
- 2015-05-N000658征求意见.doc.doc
- 2014电子信息提前上岗要求.doc-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
- 201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doc
- 2015年5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科伦药业.doc
- 20150508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培训.ppt.ppt
- 2013符合ISO50001新能源管理系统之无极光源节能应用-中国文化大学.ppt
- 2014年6月10日(五十岚佳那)(2.8MB).ppt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课表及选课-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doc
- 20160236-电信学院光通信与三网融合实训平台招标文件.doc-淮阴工学院.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