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夫子庙介绍.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夫子庙介绍

文庙既孔庙,不同时代称谓不同,文庙、夫子庙、儒学、学宫。吉林文明是东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文庙。为什么祭祀孔子,你自己能自圆其说,进入孔庙后你解释四个景点:泮桥也叫状元桥;棂星门;大城门;大成殿泮池以蓄水,隐含有希望学子从圣人“乐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启示之意。棂星门内为文庙中轴线建筑群的第一进院,正中隔着泮池和状元桥,同大成门相对。“泮池”一名源于西周时诸侯设立的大学“泮宫”。《诗.鲁颂。泮水》云:“既作泮宫。”据东汉经学家郑玄注释:泮宫即学宫,泮水为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老百姓叫泮池为孔子的洗墨池,后人出于尊孔,把泮池作为文庙水池的专用名称。泮池上建跨池之桥,名泮桥,因泮水而得名,平时封闭,不许一般人跨越,须状元及第者方可从此桥跨过,故又称“状元桥”。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说:“后人以汉灵星祈年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为窗灵,遂改为棂。”在宋代,棂星门又称“乌头门”,文庙修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照壁本来的实用功能是障蔽庙前集秽,挡住前面的垃圾不让刮到庙门来,后来,又开始利用照壁来题字赞颂孔子。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位于泮池之后,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似古代的兵器“戟”,故又称戟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大成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左右各五十四颗,因为九是阳数之极,九的倍数一百零八更是礼制中的最高者,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门的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自然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的气氛。其建筑的式样一般为:两边有对称的耳房,正中开门,中轴线贯穿其中。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庵,陈列着大量碑碉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据史料记载,?如皋文庙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原址在今人民公园西侧,即中禅寺故址附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县今曾易占在庙内建大成殿教堂。南宋初年,文庙被移建到县城西南隅,即今胡公祠故址。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巡盐御史吴楼、焦琏,知县黎尧勋移建文庙于现址,兴建大成殿、东西两庑、明伦堂、斋馆、号房、射圃等。明清两代,先后进行六十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而已完整的建筑群。根据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绘制的一幅《如皋学宫图》可以看到当时文庙恢宏的气势和精妙的布局。大成殿脊高13米,上盖九脊单檐,面阔五间共13米,进深三间九檩12米。前有回廊、月台,四周绕以青石雕栏。雕栏的莲花纹饰,雕刻正中为主建筑大成殿。殿东、西两厢为东庑、西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大成殿前是戟门,门前立戟,以示庄严。戟门东是名宦祠,以纪念如皋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官员。门西是乡贤祠,纪念历史上如皋籍有名望的人士。乡贤祠西为教谕署,教谕署北为训导署。戟门前是棂星门,门两侧分别竖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棂星门东为儒学门,内建奎光楼,专供藏书之用。奎光楼北有敬一亭、忠孝祠。文庙大门东侧竖立崇正学牌坊,西侧竖立育真才牌坊。牌坊外侧分别是东云路巷和西云路巷。每条巷的两端建有牌楼。文庙大门前凿有泮池,池东架文定桥,池西架武定桥。池北设石栏,池南是屏墙,墙外为射圃。大成殿后是明伦堂,堂名乃“太学明人伦之所在”之意。明伦堂东是居仁斋(又名经义斋),西是由义斋(又名治事斋)。明伦堂后是尊经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