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西北五省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docxVIP

新丝绸之路西北五省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丝绸之路西北五省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

新丝绸之路西北五省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沟通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一条大动脉,在我国境内经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5个省区。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3600万km2,约占地球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其中我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km2,占28%,比较严重的地区有:陕、甘、宁、青、新、蒙等省,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曼延”。 我国也存在着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的沙漠化土地中,其中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为 17.6 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危险的土地有 15.8 万平方公里,在湿润地带的风沙化土地有 1.9 万平方公里。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 5000 余万人,有近 400 万公顷的旱农田和 500 万公顷的草场受其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从原来的 13.7 平方公里增加到 17.6 万平方公里。因此,我国面临的土地资源被侵蚀的形势也是严峻的。荒漠化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其影响、生命财产受到损失、交通安全没有保证。因此,荒漠化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一、西北五省荒漠化的现状1、甘肃省1)荒漠化现状甘肃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截至2009年底,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全省还有2.18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分布在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甘肃平均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1亿元。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挤占了人类生存的空间,恶化了发展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害了社会稳定,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2)荒漠化治理情况目前,甘肃省专门成立了荒漠化治理基金会,并建立了示范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沙产业开发、畜牧养殖、牧草种植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区农民依托沙产业后,有了稳定的收入,老百姓也积极参与荒漠植被的管护。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布署安排,坚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防治原则,重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沙漠化治理中,一定要重视防、治、用三结合,首先是防,消除沙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也就是要消除滋生“六滥”的根源,即控制人口、降低人口出生率。一是建立和完善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针对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天然植被退化、人工植被稳定性差、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人居环境状况恶化、绿洲衰退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水、土、生态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指导,以人居环境安全持续保障为目标,生物措施与机械措施相结合,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沙化土地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高荒漠化治理科技含量和生态治理效果。二是加快沙区经济植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产业化集成创新。针对荒漠化地区贫困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农牧业综合开发水平不高等问题,研究药用植物资源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饲用植物资源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农林牧高效配臵生态经济圈层构建技术等,通过对现有经济植物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实现对沙区经济植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产业化集成创新。发展荒漠化防治衍生产业技术,形成荒漠化防治产业化技术模式。三是开展对沙区荒漠化监测技术的集成创新。针对防沙治沙工程树种单一、人工群落结构不稳定、荒漠化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不同荒漠化地区植物材料选育与扩繁技术、荒漠化监测预警技术、防沙治沙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技术等的研究。四是通过集成国内外最新技术,推动科学防治荒漠化的进程。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和促进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防治风沙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持,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制定减少风蚀沙化、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十二五”甘肃防沙治沙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沙区的优势资源,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各地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在确保生态改善的同时,通过发展沙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陕西省1)荒漠化现状陕西全省的土地荒漠化面积约9.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以上,接近全省面积的一半。其中,沙化土地监测范围为榆林市的榆阳、神木、府谷,延安市的吴起和渭南市的大荔等3市10个县(区)127个乡(镇),面积约338.7万公顷。荒漠化土地监测范围为榆林市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佳县、米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