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 第二章(四)多环芳烃幻灯片.pptxVIP

食品卫生学 第二章(四)多环芳烃幻灯片.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陆雅坤-201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陆雅坤-2013 4.1 简介、理化性质 多环芳烃(PAH),指含有2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包括稀环化合物(联苯)和稠环化合物(稠环芳烃),目前已发现约200种。 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煤、石油、煤焦油、烟草和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热解或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长期接触可能诱发皮肤癌、阴囊癌、肺癌等。 3~7个环的PAHs属前致癌物。 代表物:苯并(α)芘 (BαP) 陆雅坤-2013 理化性质 固体,高熔点、高沸点。 水溶解度低、易溶于有机溶剂、高亲脂性。 陆雅坤-2013 苯并芘 C20H12 相对分子质量252,常温下为浅黄色针状结晶 沸点310~312℃,熔点178℃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苯、甲苯、环乙烷等有机溶剂。 BαP在苯溶液中呈蓝色或紫色荧光,在浓硫酸中呈带绿色荧光的橘红色。 陆雅坤-2013 4.2食品中的污染 陆雅坤-2013 4.2食品中的污染 污染来源 环境污染——有机物不完全燃烧 加工过程——熏烤、油炸食品 污染——润滑油、沥青、石蜡、水等 植物及微生物的合成 陆雅坤-2013 4.2食品中的污染 肉、鱼类食品在高温烹调(熏烤、煎炸等)时产生PAH 直接烘烤间接烘烤 脂肪多脂肪少 陆雅坤-2013 谁产生的BαP多? VS 陆雅坤-2013 陆雅坤-2013 烟熏 烤 4.2食品中的污染 蔬菜、水果——大气污染 粮谷类——大气污染、不合适的晾晒 陆雅坤-2013 4.3生物活性 毒性 中等或低毒 1次大剂量萘诱导实验鼠支气管坏死、B(α)P诱导实验鼠皮炎、PAH有骨髓毒性、引起血淋巴变化、萘引起贫血 致癌性(剂量效应、加速效应) 致突变性 遗传毒性 陆雅坤-2013 4.4对人健康的影响 急性中毒 萘:成人5000~15000mg ,儿童2000mg 致癌可能 胃癌 陆雅坤-2013 4.5预防措施 陆雅坤-2013 课堂作业 PAHs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哪些? 如何预防PAHs对食品的污染 陆雅坤-2013 5 杂环胺类化合物 陆雅坤-2013 陆雅坤-2013 5.1 简介 杂环胺是从食品烧焦部分中发现的具有致突变性的成分,化学结构是带杂环的伯胺。 致突变性强于苯并芘。 陆雅坤-2013 5.2 污染来源 高温100~300℃ 陆雅坤-2013 蛋白质 己糖 氨基酸 吡啶或吡嗪+醛 肌酐 肌酸 杂环胺 美拉德 影响食品中杂环胺形成的因素 (1)烹调方式 杂环胺的前体物是水溶性的,加热反应主要产生AIAs类 加热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当温度从200℃升至300℃时,杂环胺的生成量可增加5倍。 烹调时间:200℃油炸,杂环胺主要在前5min生成,5~10min形成减慢,后不再生成。 水分:杂环胺生成的抑制因素。 ——结论: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产生的杂环胺越多。 陆雅坤-2013 影响食品中杂环胺形成的因素 (2)食物成分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多的食物易生成杂环胺 高蛋白、低肌酸的食品(内脏、牛奶、奶酪、豆制品等)产生的杂环胺低于含有肌肉的食品。 美拉德反应与杂环胺的产生有很大关系,该反应可产生大量杂环物质(可多达160余种),其中一些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杂环胺。 陆雅坤-2013 5.3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陆雅坤-2013 5.4 生物活性及危害 毒性(心肌) 致突变性 致癌性 经口——肝脏 皮肤涂抹、膀胱灌输、皮下注射均可致癌 陆雅坤-2013 5.5 预防措施 陆雅坤-2013 课后作业 名词解释: 加速效应 简答: 影响食品中杂环胺合成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预防杂环胺危害? 预习作业:塑料包装上的三角标志(数字1—7)各代表什么?有何意义? 陆雅坤-2013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