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国构成主义综述
俄国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金属、玻璃、木块、纸块或者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在艺术上也称“至上主义”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运动。形势上受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与1913~20年代
俄国构成主义
(Constructivism )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 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构成主义的起源
构成主义的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内容决定形势”的原则,其立场是“形势决定内容”。
构成主义认为技术和艺术不可分,“结构”是设计的起点,这一观点成为了现代设计的起点,也是构成主义对包豪斯影响的主要表现。
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肌理代表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构成象征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纵横版面编排为基础,以简单的几何形和纵横结构来进行平面装饰。
强调几何图形与对比。通常直接展示结构,直线,直水平。
构成主义不是风格,而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范外在世界的基本结构, 是视觉实用主义。 高效的信息传达需要构成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主要特征: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俄国构成主义代表人物
他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诗人。1909年他考入莫斯科绘画、建筑、雕刻学校,可一年后便退了学。从1911年起他陆续在前卫艺术展览上层出作品。1913年他来到巴黎,怀着仰慕之情拜访了毕加索。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曾向毕加索暗示,愿意留下来作其助手,可毕加索却无动于衷。于是他回到莫斯科,探索他自己的东西。他创作了一批他称作“绘画浮雕”的作品,并于1915年2月选了六件在彼德格勒的《未来派展览:特拉姆V》上展出。
第三国际纪念碑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1918年受苏维埃美术部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虽然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的结构主义功利精神的标志。
塔特林作品 绘画浮雕
塔特林在家中
里茨斯基
1890年—1941年(El Lissitzky )
里茨斯基诞生于1890年11月23日,在中俄,一个小型犹太人社区50公里,东南斯摩棱斯克前俄罗斯帝国. 在他小时候,他生活和学习的城市布斯克,现已成为白俄罗斯,后来用了10年时间,在斯摩棱斯克生活同他的祖父母和参加斯摩棱斯克文法学校。一直对绘画表示有兴趣和才华,1909年,他申请了艺术学院圣彼得堡,但遭到拒绝。虽然他通过联考并合格的,因为根据法律的沙皇政权只允许有限数量的犹太学生到俄罗斯的学校和大学。
用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
马列维奇
(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
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1878年2月11日生于乌克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1935 年 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 (今圣彼得堡 )。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入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