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综述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什么? 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导致周“八百载,最长久”的制度有哪些? 从图中可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是西周的行政中心 C.宋国虽为诸侯,但实力过强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 C A 3.《(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诫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由材料可以看出( ) A.家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B.家规对维系宗族关系至关重要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规、国典的核心 D.家规与国典具有同等地位 根据材料“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寓劝诫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可知,题干旨在强调家规在家族发展中的重要性,B项表述符合题意;A、D表述有误,不符合史实;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5·山东菏泽二模)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 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B 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址;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史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 “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 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 史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 之。……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 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材料反映了什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2.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 1.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耕作制过渡。 2.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史料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勿夺农时)。 史料三反映了什么? 小农经济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