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课堂讲解+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和做作业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的本质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只有把数学学习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才能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双手和大脑,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力求变革学习方式,促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指导理论 1、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获得技能,在交流中感悟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成长,在活动中健康稳步的发展。 2、心理需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心理因素。没有任何心理需求,学习只能是兴味索然,只能是被动学习;有了某种心理需求,学习才变得趣味盎然,才可能是主动学习。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把握有利时机,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3、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还认为: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儿童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一再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儿童并不只是受教于成人,自己也独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该理论强调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支持和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使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学习任务的自主权”,强调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或学习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习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索技能,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学生应该认识到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学会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支持合作。该理论对学生提出了挑战,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地建构和理论知识,积极地与教师、同伴合作,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这个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他们就不可能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三、数学模式分析 数学教学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核心,一堂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像音乐教学中的“律动”一样,有着节奏变化,从思维闸门的打开,到思维的逐步深入,再到思维高潮的到来,最后到思维的提炼升华,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数学教师要把准学生思维活动的脉搏,进行有效地引领,以促进数学思维“律动”的积极展开。 一、启动——激起思维的欲望 思维要想“律动”起来,其前提条件是要对思维活动有兴趣。因此,启动思维的闸门是思维“律动”的第一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必须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那些为“装饰”需要而创设的情境是我们坚决要摒弃的。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要有“真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