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挪用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问题研究
PAGE \* MERGEFORMAT 1
挪用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问题研究
——以中美案例为例
第十三小组
【摘要】 挪用是随着后现代思潮发展起来的艺术创作方式。目前,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判断标准及具体运用到挪用作品个案上,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挪用作品的合理使用判断标准,既有利于促进挪用这一创作手法的发展,又利于剔除一些假借挪用名义侵犯原作著作权的行为,对于促进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 挪用 合理使用 判断标准
一、挪用是艺术本身抑或只是一种艺术手段?
挪用是否等于艺术本身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论,不论是中国的技巧、技艺,还是西方的生产性制作活动,艺术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可以通过重复操作而掌握的活动。也就是说,挪用从开始就介入的艺术活动,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再创造,使得艺术能够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可以说,有了艺术就有了挪用,反过来,有了挪用就有了挪用自身的技巧和技术。 刘凡:《视觉艺术中的挪用》,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14页。挪用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技法的挪用和观念的挪用。技法的挪用属于物质层面的挪用,属于外在的挪用,是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分辨的。而观念上的挪用则相对属于比较模糊的范畴,不易发觉。有时我们把观念与内容或者题材联系在一起,但不能将这三者等同起来。观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但创造性不是空穴来风,他受到已有成果的影响,据此,观念也是可以挪用的。据此,挪用是艺术本身也好,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也罢,历经千年砥砺,从古埃及艺术到古希腊风格再到欧洲千年的建筑传统,生生不息。
刘凡:《视觉艺术中的挪用》,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14页。
据此,本文所讨论的挪用作品被限定为:
第一,被挪用的对象仍处于著作权保护范围内的作品。
第二,挪用的是表达而非观念。
二、从两国案例分析挪用作品合理使用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两国关于合理使用作品的区别与联系,理应从法条梳理开始。
表格 SEQ 表格 \* ARABIC 1 中美“合理使用”相关规定
中国
美国
1.《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主义立法模式规定12种情形”
2.《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第2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第2款,对前款规定艺术作品的临摹、绘画、摄影、录像人,可以对其成果以合理的方式和范围再行使用,不构成侵权。
1976 年版权法
具体要求
1.
特定情形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使用是否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是为了非营利的教育目的
2.
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
版权作品的性质
3.
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从版权作品整体来看,使用部分的数量及实质
4.
使用对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列举主义的立法模式,也就是说,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首先是限定在法律规定的十二种使用方式内,如果特定行为不属于这十二种情形,就不属于合理使用。随着《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第2款的进一步规定,在十二种情形之外又添加了“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基本要求,概括起来也就是上表的三方面要求。对比美国版权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其没有采用列举的说明方式,而是通过四项描述性进行规定。具体来说,
第一,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十二项情形,在美国法中概括为“使用的目的和性质、非盈利、教育目的”,但此处必须指明的是,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再仅仅因为使用具有商业性质就一味将其排除在合理使用的保护之外,也不再将“实体法所规定的四个要素……分别孤立地进行考虑”而是“对所有的因素都进行考虑,并且根据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将单个因素得到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考虑”。
第二,我国法律中的另两条规定相较美国法律规定的更加宽泛。从作品与著作权人的角度出发,指出合理使用的标准是“不影响、不损害”。美国法律的侧重点是“作品与市场”,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包括数量、影响等),确定是否可以构成合理使用。在利用四要素进行判断时,不能因第一个要素是“合理使用的灵魂”,就将其视为唯一或最重要的因素,四要素的重要程度因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