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故乡教案 语文版.docVIP

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故乡教案 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故乡教案 语文版

1 13. 故 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如:獾、髀、黛、阴晦、萧索、祭祀、无端、颧骨、愕然、鄙 夷、嗤笑、寒噤、惘然、隔膜、恣睢等。 2.学习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故乡人物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理解鲁迅先生通过 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深刻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3.整体感知,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 二、课前预习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并积累词义。 音——秕谷、鹁鸪、颧骨、折本、潺潺、伶仃、恣睢; 义——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这样。 鄙夷:轻视;看不起。 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放纵,凶暴。 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2.阅读写作背景,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住宅,于11月21日迁入,结束了 长期的会馆生活。12月1日,鲁迅离开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乡绍兴, 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卖掉故 宅后,鲁迅将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卖的卖”,都处理了,4月24日 下午,鲁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回到北 京。 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 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向鲁迅讲述了“农 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 鲁迅深切的同情。当时中国农民面临的现状是军阀们除了保留清朝全部捐 3 税以外,又先后增加了印花税、烟酒牌照税等多种捐税。各地军阀都自立 税局,自设税卡,自订税额,自行征收,没有任何限制。农民如出售自己 的农产品,每过一道卡子,就要交一次税。到另一军阀地界,还要另交。 层层盘剥,负担极重。鲁迅对这次回乡的经历深有感触,于是将不幸的社 会底层人的生活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 造了闰土这个朴实的农民形象。 三、课上活动 1.导入新课 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它总是牵动着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文 人的关注。鲁迅1919年返乡时,见到了童年时的玩伴,年仅三十却满脸皱 纹的章闰水。章闰水的生活状况及当时中国底层百姓面临的生存状态引起 了鲁迅的思考,于是他把不幸的社会底层人的生活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 乡》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后概括文章大意。 (2)快速浏览课文,按着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层次。 3.课上交流 (1)全文大意: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 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 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 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全文层次 故事开端(从开头至“搬家到我谋食的异地去”):回故乡的原因。 所见——故乡萧索景象。所感——引起的悲凉的心情和错综的思绪。 故事发展(从“第二日清早晨”至“这样的过了三四天”):居家应酬待 客。 两次插叙: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为下文写中年闰土的形象作准备) 对杨二嫂二十余年前形象的回忆。(与眼前的对比,显故乡衰败) 4 故事高潮(从“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至“已经是一扫而空了”):与 中年闰土重逢。 两种变化:中年闰土外貌精神;“我”和闰土之间关系的变化。 故事结局(从“我们的船向前走”至结尾)离开故乡。 复杂心情:对故乡失望痛苦,对未来和下一代寄寓希望。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思考:小说是怎样刻画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 物形象的?在“我”的眼中,闰土和杨二嫂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